地名:永安鎮 | 隸屬:汾西縣 |
區劃代碼:141034100 | 代碼前6位:141034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L |
長途區號:0357 | 郵政編碼:041000 |
轄區面積:約146.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792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街社區 | ~101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東大街南面,故名南街。民國七年(1918)屬一區一個聯合村管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一個編村管轄,1949年屬一區以圪行政村管轄,…[詳細] |
北街社區 | ~102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東大街北面而得名。2002年以前屬永安鎮城關村委,2002年撤鄉并鎮時改為南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屬社區管理委員會。屬永安鎮管轄至今。…[詳細] |
府南社區 | ~103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汾西縣人民政府南部而得名。…[詳細] |
府西社區 | ~104 | 鎮中心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汾西縣政府西部。2000年以前屬永安鎮城關村委,2000年撤鄉并鎮時改為居民委員會,屬社區管理委員會。屬永安鎮管轄至今。…[詳細] |
晨熙社區 | ~105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晨熙公園西邊而得名。民國七年(1918)為一區一個聯合村,民國二十三年(1934)為一個編村,1949年為城關鎮一個管理區,1961年改…[詳細] |
鳳祥社區 | ~106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鳳祥樓附近,因所處方位而得名。…[詳細] |
金鳳社區 | ~107 | 村莊 | 金鳳社區:東至產業路,西至高速引線,南至汾西大道,北至后子垣。…[詳細] |
下山村 | ~200 | 村莊 | 古時原上有一片黑松林,林中有一個青龍寺,村址在下山處,故名下山村。…[詳細] |
澗底村 | ~201 | 村莊 | 村址在小潺澗前,河水順澗底流過,漸漸開闊,故名為澗底村。…[詳細] |
窯鋪村 | ~202 | 村莊 | 明清時期為燒制磚瓦的窯廠之地和鋪遞之所,故名窯鋪村。…[詳細] |
馬溝村 | ~204 | 村莊 | 因該村馬姓在此安居樂業,故名。明代屬古郡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梧桐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詳細] |
古郡村 | ~205 | 鎮中心區 | 因北齊時為汾西郡治而得名。明代屬古郡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梧桐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建制…[詳細] |
府底村 | ~206 | 村莊 | 古時古郡曾設府,府第在古郡底下,得名府底村。…[詳細] |
南溝底村 | ~207 | 村莊 | 在城南溝底下。明代屬古郡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梧桐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建制。1958年…[詳細] |
貼金村 | ~208 | 村莊 | 貼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窯頭村 | ~210 | 村莊 | 該經營好幾處煤窯,沙子溝煤窯就是一個,負責煤窯的是本村人,窯是指煤窯,頭是指頭領,所以為“窯頭”村。…[詳細] |
神符村 | ~211 | 村莊 | 該村原上有股泉水,人稱神水,后來就把此村取名神符村。…[詳細] |
太陽山村 | ~212 | 村莊 | 該村駐扎在一個高山頭,太陽一出全部照亮,所以起名為“太陽山”村。…[詳細] |
馮村村 | ~213 | 村莊 | 該村有姓馮的在此安居樂業。明代屬神符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對竹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建制…[詳細] |
東原村 | ~215 | 村莊 | 該村處柏子原東部,很早前東原上有部分土地,屬柏子原姓柏人家所有,由于柏子原在西,故得名為“東原”村。…[詳細] |
后加樓村 | ~216 | 村莊 | 古時,該村有熔鐵鑄耬鏵的人多,因此得名叫加樓,又因該村在河后,故名后加樓村。…[詳細] |
吳家嶺村 | ~218 | 村莊 | 該村吳姓在此居住。明代屬神符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對竹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建制。195…[詳細] |
桑原村 | ~219 | 村莊 | 相傳該村古時候栽植桑樹較多,又因地勢較為平原,取名為“桑原”村。…[詳細] |
貫里村 | ~220 | 村莊 | 因村子地形如罐,故名罐里村,后嫌村名不雅,更名貫里村。…[詳細] |
南梧村 | ~221 | 村莊 | 相傳古時候該村人為三個小莊,在山南居住的人較少,山上有梧桐樹,在此居住的人較多,到清朝時南山的人搬到北山居住,北山面向南,所以得名為南梧村。…[詳細] |
洪原村 | ~222 | 村莊 | 該村地理位置的特征非常廣闊,故名。明代屬對竹里管理;明崇禎七年(1634)屬對竹里;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一區管轄;1956年2月,撤…[詳細] |
獨堆村 | ~223 | 村莊 | 傳說村址原是為山坡崩塌堆積的活土堆,人在其上建房居住而稱“活堆村”后取吉利,更今名。…[詳細] |
柏樂村 | ~224 | 村莊 | 因此地山上柏樹較多,人們居住時把它叫為“柏樂”村。…[詳細] |
楊木溝村 | ~225 | 村莊 | 相傳在宋朝時,該村名叫羊滿灘,后來此地山上栽的楊樹較多,改名為楊木溝村。…[詳細] |
地名由來:
2001年5月,城關鎮、加樓鄉、桑原鄉合并為永安鎮。
基本介紹:
永安鎮地處汾西縣中部,東與靈石縣南關鎮接壤,南與僧念鎮相鄰,西與佃坪鄉毗鄰,北與對竹鎮為鄰。為縣人民政府駐地。 總面積146.28平方千米。1949年,原城關鎮、桑原鄉屬城關區。原加樓鄉屬對竹區。1984年12月,城關公社改城關鎮。 截至2018年末,永安鎮戶籍人口為29792人。 截至2020年6月,永安鎮轄2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西大街18號。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永安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吳家嶺吳家宅院位于汾西縣永安鎮吳家嶺村,時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占地面積653.76平方米。坐北面南,二進前后院布局,現存大門、、二門、正房、前院東西廂房、后院東西廂房。前院東、西廂房均為
郭村堡佛廟位于汾西縣永安鎮郭村堡村,時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占地面積671.69平方米。坐北面南,一進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建有戲臺、正殿,兩側存東西配殿;戲臺兩側建有耳室(磚窯各1孔);
神符真武廟位于汾西縣永安鎮神符村,時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占地面積888.75平方米。坐北面南,一進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建有戲臺、正殿,兩側存東西耳殿(磚窯各1孔)、東西配殿;山門建于院東
連村遺址位于汾西縣永安鎮連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漢代,類別為古遺址。分布面積約3萬平方米,為漢代文化遺存。西部斷崖上暴露文化層,厚0.5-1米,采集有泥質灰陶罐、盤、缽等殘片。連村遺址為縣級
獨堆遺址位于汾西縣永安鎮獨堆村,時代為西周、漢代,類別為古遺址。分布面積約10萬平方米。為西周和漢代文化遺存。西部斷崖上暴露文化層,厚0.5-1米。采集有西周的泥質灰陶罐、人面紋陶器;漢代的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屬汾西縣一區。
1953年6月設城關鄉。
1956年3月設城關鎮。
1961年5月成立汾西縣城關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撤消城關人民公社,設立城關鎮。
2001年5月鄉級區劃調整,將城關鎮、加樓鄉、桑原鄉合并,成立永安鎮,屬汾西縣管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