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何南村 | 隸屬:北城街街道 |
區劃代碼:140581001211 | 代碼前6位:1405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傳說長平之戰時,從圍城、企甲院突圍出來的趙軍,剛到村西,又被埋伏在山嶺上的秦軍擋住去路,前進不得,后退不能。繞來繞去不知何從。當地百姓為趙軍擔憂,互相詢問:“王師如之何?”后來人們就把這里稱為王何。這里以河為界,分南北兩片,按方位區分,群眾習慣稱南村、北村。1979年將南村改稱王何南。
基本介紹:
王何南村簡介
北城辦王何南村位于高平市西北5公里處,毗鄰交通干線太洛公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45戶,總人口1223人,全村耕地面積1190畝。多年來經濟發展滯后,農村面貌長期得不到改善。2009年新一屆支村兩委班子產生后,在村主任趙愛國同志的帶領下,黨員干部團結一心,勇于開拓,真抓實干,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使王何南村的面貌煥然一新。2011年還被上級確定為省級新農村推進村。
黨員干部齊用力,團結一心謀發展。三年來,兩委班子將改變落后的村容面貌,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戶通工程方面,多方籌措資金300余萬元,硬化大街小巷25000平方米,巷
歷史沿革:
清代實行都里制,屬第七都;1912年廢都里制為區村制,先后屬一區(城關)、一區(米山);1958年至1978年先后設王何教華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屬箭頭鄉、城關管理區、城關工作區、城關人民公社;1979年設王何生產大隊。
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設王何村村民委員會,屬城關鎮;1994年改設王何南村村民委員會,屬北城街街道。
周邊相關:
王何南村附近有高平炎帝陵、丹朱嶺工業旅游區、喜鎮蘇莊景區、臥龍灣景區、清云寺生態公園、長平古戰場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晉城荊條花蜂蜜、高平大黃梨、高平燒豆腐、豬頭肉疙夾火燒、羊肉李圪抓、豬皮凍等特產,有武氏正骨法、潞綢織造技藝、中醫正骨療法(武氏正骨療法)、神農高蹺、高平剪紙、高平秧歌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北城街街道·王何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