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橋口村 | 隸屬:米山鎮 |
區劃代碼:140581101204 | 代碼前6位:1405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據明萬歷四十六年(1571年),定林寺碑記稱“相傳雷音佛殿,當大唐時系凌空飛來,想亦善地可居···”。據當代群眾傳說定林寺雷音佛殿從空中飛來時還將一根石條掉在了此地,故該村在唐代時稱石條溝。民間傳說在一次登記中因丟失此村,又稱為石丟溝,后又因村西有一石頭橋,村子緊挨橋口,宋代又更名為石橋口村。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石橋口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石橋口村概況
石橋口村地處半山區,位于市區東南4千米處。全村有1個村民小組,120戶,360人。有耕地面積465畝,人均耕地1.24畝。年糧食總產量128噸,平均畝產301千克。該村交通方便,村南緊靠坪曲公路。村民以農為主,兼營養殖業等。農村經濟總收入190萬元,人均純收入4117元。2008年投資50萬元新建了村委大樓,面積240平方米,實現了綠化、亮化、硬化并建有衛生所,在支書王金龍的帶領下,我村正大踏步奔小康。于2009年被市里評為先進村。
今后三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因地制宜、把握重點,有利地推進我們村的政治
歷史沿革:
清代實行都里制,屬第十三都;1912年廢都里制為區村制,先后屬一區(城關)、一區(米山);1956年至1983年先后設石橋口組聯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屬米山鎮、米山鄉、米山管理區、米山工作區、米山人民公社。
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設石橋口村村民委員會,屬米山鎮。
2001年1月10日劃歸南城街街道,隨后又歸回米山鎮。
周邊相關:
石橋口村附近有高平炎帝陵、丹朱嶺工業旅游區、喜鎮蘇莊景區、臥龍灣景區、清云寺生態公園、長平古戰場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晉城荊條花蜂蜜、高平大黃梨、高平燒豆腐、豬頭肉疙夾火燒、羊肉李圪抓、豬皮凍等特產,有武氏正骨法、潞綢織造技藝、中醫正骨療法(武氏正骨療法)、神農高蹺、高平剪紙、高平秧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