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臨汾市 > 洪洞縣 > 淹底鄉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淹底鄉

[移動版]
地名:淹底鄉隸屬洪洞縣
區劃代碼:141024200代碼前6位:141024
行政區域:山西省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行政級別:鄉車牌代碼:晉L
長途區號:0357 郵政編碼:041000
轄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2.72萬人
人口密度:約272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淹底村~200鄉中心區
淹底村東高西低,形似馬蹄,所以曾名為馬蹄村,當地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淹底原名馬蹄村,西頭富來東頭窮,這句民謠就道出了當年的淹底村東面地勢較高,灌溉不…[詳細]
楊張村~201村莊
現在的楊張村是當年楊李鎮的北關,村邊粉場殘留大批的鑄鐵留下的小瓷碗可為憑證。光緒三年大災,楊李鎮住戶,有的餓死,有的逃奔他鄉,北關幸存,住戶逐漸增多,…[詳細]
孫張村~202村莊
孫思邈醫術高超,名譽滿天下,隋之帝曾招他委以重任,孫思邈不慕分官俸祿,借故有病婉言謝絕。從此隱姓埋名鉆研醫學,在洪洞以南偏僻小村“大坂村”即孫張村隱居…[詳細]
西張村~203村莊
相傳,古時有一鳳凰落地于此,頭朝西鳴叫三聲展翅西飛。故此為寶地,故建鳳凰池,起名鳳凰村,象征人杰地靈。后因張姓住戶居多,東有孫張,依方位更名西張村。…[詳細]
程黃村~204村莊
程黃村現以黃孫李三姓居多,關于村名的來歷,據老人們講,該村原以黃程兩姓為多,且來此地也早,依照兩姓而名程黃。…[詳細]
府底村~205村莊
相傳,府底村的村名原來不叫府底,叫府郭村,當時,姓郭的是當地的一戶,有一個叫郭德潤和郭玉邦的在村里挖出一個磚刻的墓碑,上面寫著府郭村,當時村里的人想,…[詳細]
迪村村~207村莊
該村在古時迪姓人居住而得名。1987年成立第一屆迪村村民委員會,屬于淹底鄉管轄。2001年4月孔峪鄉并入淹底鄉。迪村村民委員會屬淹底鄉管轄至今。…[詳細]
上張村~208村莊
上張村素有張姓居多,擇上而居之說,據村民傳說古稱鳳凰村,遺憾的是文革期間規模較大的張姓家廟被破壞,相關文字記載已不可再尋。據說張王盧姓從陜西遷移至此,…[詳細]
高村村~210村莊
高村以高姓居住多而得名。該村位于高崖之上,依地勢高而名高村。…[詳細]
后泉村~211村莊
據村中長者周文虎等人講,后泉村古稱九門村,后來才稱侯泉村。在村東南有一老泉,人稱老泉溝,其泉舊時可澆150畝地,相傳為侯姓人開此泉,泉出名后超過村名,…[詳細]
大孔村~212村莊
大孔村1987年成立楊岳村民委員會,屬于淹底鄉管轄。2001年4月孔峪鄉并入淹底鄉。屬淹底鄉管轄至今。…[詳細]
小孔村~213村莊
小孔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楊岳村~214村莊
說法一:南宋時期,民族英雄岳飛率帥金北伐,與楊家后人楊丙興的軍隊在此會合,故名楊岳。說法二:據現在世老人口授,村原有關帝等廟數座,在碑刻捐資名單以楊、…[詳細]
敬圣村~215村莊
相傳此村原叫孫保村。一年除夕夜,有一神仙老人路過此村以南的王村,喊卸炭來,讓王村的人接炭,當地就盛產煤炭,但王村的人說:我們村的柴還燒不完呢,卸什么炭…[詳細]
東谷村~216村莊
該村據傳言原名為東郭村,這在古老的廟宇門上曾刻有東郭村字跡,但由來未可知,后又何沿變志東谷村,以了解也未有了得知,所以顧名思義,大概是因村臨溝較多面有…[詳細]
南谷村~217村莊
該村歷史上曾取名南郭村,村民依崖穴居,面對溝壑,后來龍去脈有一儒士提議,因南郭的諧音有難過之嫌,于是就更名為南谷村。…[詳細]
柏莊村~218村莊
據村中長者講,柏莊左稱拴馬莊,傳說隋時麻叔謀回喬李,北麻時常將他的馬拴在此間的一棵古大柏樹下,再后來有人在林下蓋了間小屋開了7個茶館,逐漸才形成村子,…[詳細]
孔峪村~220村莊
據村廣裕寺石碑記載,孔峪村的原名叫昆玉村,伏帝執政時的中期,地球發生過一次很大的變化,叫水沫世界,人類被淹沒的沒有了,天上的神仙下凡只搶救活了伏羲氏和…[詳細]
吉村村~221村莊
該村歷史悠久,屬十里八卦范圍之內的村莊之一,其村名來歷不詳,村中舊廟宇等跡均毀于戰亂年代,吉姓人居住而得名之說法已不可考。…[詳細]
里開村~222村莊
據傳,有村民李克創村,取名李克村,至清末,村民忌克字,便將李字改為里,克字改為開,而名里開村。…[詳細]
峪頭村~223村莊
該村原名蘇家寨,十幾戶人家居住北向南陽坡的三個旮旯的土窯里,后來,河南來的賈氏遷居這里,隨著人口的增加,生活的富裕,便在溝畔上邊興建房,蓋廟宇,戲臺,…[詳細]
楊家掌村~224村莊
據傳,村中早先有楊氏定居,后又有狼姓人居住該村,后發生爭執,將楊氏趕走,另陸續外來幾姓,又因狼氏過于蠻橫,將狼氏趕走,因楊氏定居最早,再加上此地和于洼…[詳細]
南卦村~228村莊
相傳,此地在上古期,為伏羲畫八卦此地,因本地四面環山,八個村莊分布于四周,均相隔八華里,形似八卦底,故名卦底。又因村偏南,便取名南卦村。…[詳細]
下安村~232村莊
相傳,該村南有尼姑庵,名為白家庵,后庵塌毀,本地便更名為太安村。明末清初,后圈村張氏和樊村楊氏陸續定居此地,依莊居下,取名下安村。…[詳細]

地名由來:

古時,村東高西低形似馬蹄,所以曾名為名馬蹄村,當地就流傳著一首民謠:“淹底原名馬蹄村,西頭富來東頭窮”。這句民謠就道出了當年的淹底村東面地勢較高,灌溉不便利,西面地勢較低,便于灌溉,所以西頭較東頭富裕。后來,有因村子位于土丘之下,多雨積水,改名為渰底,“四清”運動時,下鄉工作隊為通俗方便改渰為淹。

基本介紹:

"洪洞縣轄鄉。1961年置淹底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邊沿,距縣城25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2.6萬。轄淹底、楊張、孫張、西張、程黃、府底、小甘亭、迪村、上張、東喬泗、高村、后泉、大孔寨、小孔寨、楊岳、敬圣、東谷、南谷、柏莊、寨子里20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薯類、雜糧、棉花等。企業有修配廠、農機站、糧食加工廠、磚瓦窯等。

".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屬洪洞縣四區。

1956年6月設淹底鄉。

1958年10月屬南垣(曲亭)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成立孔寨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銷孔寨人民公社,設立淹底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銷淹底人民公社,復立淹底鄉。

2001年4月鄉級區劃調整,將孔峪鄉并入淹底鄉,名稱沿用至今。

薛克忠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縣淹底鄉北卦底村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八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犧盟會分會特派員,稷王山工委書記,決死第三總隊組織科科長,第二


以下地名與淹底鄉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天天综合网久久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综合国产激情久久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