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坊城鎮 | 隸屬:渾源縣 |
區劃代碼:140225101 | 代碼前6位:140225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B |
長途區號:0352 | 郵政編碼:037000 |
轄區面積:約2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200人 |
人口密度:約33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坊城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縣城西,舊名為西茶坊,后發展為小集鎮,改名西坊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載:渾源州有西坊城堡,這是西坊城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乾隆《大同府志…[詳細] |
澗村村 | ~201 | 村莊 | 該村原名金澗堡,后改名為澗村,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詳細] |
義家寨村 | ~202 | 村莊 | 該村原名為扣寨,后改為義家寨,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詳細] |
小辛莊村 | ~203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大隊。1984年…[詳細] |
大辛莊村 | ~204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大隊。1984年…[詳細] |
南陽莊村 | ~205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大隊。1984年…[詳細] |
西辛窯村 | ~206 | 村莊 | 該村原名新窯,后改名為辛窯莊,最后改名為西辛窯,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詳細] |
黃沙口村 | ~207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61)渾民殷字10號文件改為生產大隊。1984年9…[詳細] |
大峪口村 | ~208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大隊。1984年…[詳細] |
圪坨村 | ~209 | 村莊 | 該村原名疙瘩,后改名為圪坨,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大…[詳細] |
大有號村 | ~210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61)渾民殷字10號文件改為生產大隊。1984年9…[詳細] |
地名由來:
因位于縣城西,舊名為西茶坊,后發展為小集鎮,改名西坊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載:渾源州有西坊城堡,這是西坊城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疆域》:渾源州治西四十里有西坊城村。
基本介紹:
渾源縣轄鎮。1958年建西坊城公社,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西坊城、小辛莊、義家宅、大辛莊、黃沙口、南陽莊、十義號、澗村、辛窯、大峪口、圪坨、西勝明1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小麥、葫麻。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西坊城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45年解放后,設西坊城、圪坨等鄉,隸屬三區。
1958年區內12個鄉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西當鄉的鄉級社聯合成立西坊城人民公社。
1984年9月15日,政社分設,改為西坊城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