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呼延村 | 隸屬:柴村街道 |
區劃代碼:140108008201 | 代碼前6位:140108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村名得之于鮮卑大姓呼延氏。北魏時東魏丞相高歡遷鮮卑六部于太原郡環周,呼延氏居此故名。村中仍留有呼延溝和原為呼延氏宅院的“呼延圪洞”的老地名。呼延村現名始于宋代。又相傳,此地為北宋名將呼延贊的養馬場,村建于呼延氏宅院的地址,人們崇拜英雄呼延贊,故名。
呼延贊(?-1000年),陽曲縣呼延村人(現為太原市北郊區),北宋著名將領。后周淄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呼延琮之子,呼延贊少任驍騎兵,宋太祖補選他任東班頭領,入宮受帝圣旨,升任驍雄軍使。 乾德二年(964年),隨王全斌討伐后蜀,擔任前鋒,身受數…… 呼延贊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呼延村為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呼延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呼延村處于太原市著名旅游風景區,崛圍山腳下,該村人跡地靈、分水寶地,是我街道轄區所屬最大的行政村,全村農業戶數1107戶,總人口4489人,勞動力數2598人,集體所有農用地面積4983畝, 2010年度人均純收入7708元。
該村農業人口多,村干部壓力大,但是在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確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迎難而上,在2010年度圓滿完成上級政府及各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
呼延村與西張村、大留村、柴村社區、楊家村、芮城社區、攝樂社區、三給社區、小石河村、峙頭村、小塔村、萬科小鎮社區、多福村、六合村、馬頭水新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49年歸陽曲縣。
1954年歸新城區。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
1963年歸柴村公社。
1970年歸北郊區。
1983年10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生產大隊更名為村,撤銷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
1998年歸尖草坪區柴村街道。
周邊相關:
呼延村附近有太原市森林公園、中華傅山園、太原崛圍山風景區、中北大學、宇文山莊農家樂莊園、山西私立進山學校舊址等旅游景點,有龍須拉面、刀撥面、山西粉蒸肉、百花稍梅、全晉醬梅肉、老鼠窟元宵等特產,有六味齋醬肘花傳統生產工藝、乾和祥茉莉花茶融淬技藝、傅山童子雞、刀撥面和蘸片子傳統制作技藝、拔花花、南少林五行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