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師屯南村 | 隸屬:義棠鎮 |
區劃代碼:140781106215 | 代碼前6位:1407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與師屯北村原統稱師屯。據傳古時這里方圓數里皆為古戰場,是屯兵之所,師者,兵也,光緒年間被洪水截為兩半,根據方為分稱,這里據南,稱作師屯南。
基本介紹:
師屯南村位于介休市義棠鎮南端,坐落在歷史悠久的虹霽寺腳下,南靠白岸村,北鄰師屯北村,108線國道橫貫全村,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現有農戶410戶,人口1116人,占地4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876畝,退耕還林共498.94畝,汾河護岸林100畝。產業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經濟作物以旱地小麥和玉米為主,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
近年來,該村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靳學奎同志及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帶領下,改善基礎設施,優化農村環境,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于09年被列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村內有六年制小學一所,在校學生100余人,解決了本村學齡兒童就學難的問題。建校以來,培養了
文化旅游:
虹霽寺又名滾鐘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義棠鎮師屯南村的銀錠山巔,寺內有虹霽寺塔、滾鐘坡、天王殿等。史料記載,該寺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破劉武周于汾州,立寺。該寺自唐初建,明萬歷年重修,
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師屯南生產大隊。
1984年撤銷師屯南生產大隊,設立師屯南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師屯南村附近有虹霽寺、綿山、張壁古堡、南莊古村景區、虹霽寺、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等旅游景點,有介休綿芪、龍須面、介休灌餡糖、銀條菜、貫餡糖、砂子餅等特產,有黑陶制作工藝、介休寒食清明習俗、和順五谷畫、左權開花調、牛郎織女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