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義井社區 | 隸屬:義井街道 |
區劃代碼:140110001009 | 代碼前6位:140110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在義井街道,由義井村改制而得名。負責本社區居民的群眾自治工作。春秋趙襄子在村西建三角城內掘八角硫璃井,其水質特佳,曾于災年施民同飲而得名。清《太原縣志》作義井,又記村名來歷為:“元武管嬰年十七未嫁,至正間避兵,其父被執,女奔救,請以身代父釋。女紿曰:我有金藏井邊。眾掘果得,爭取之,女即投井死。后人因名其井曰烈女井。”又有一說村八角琉璃井,水清似玉,稱玉井,后演變為義井。
基本介紹:
義井村地處市南二十華里,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村現有人口587戶,1693人,有宅基地城市人口369人,有證集體土地1079.1畝(無證土地28.35畝),修長風西街、義井西街占用194畝,城中村改造用地302.4畝,剩余土地611.05畝。
山西省太原市義井的由來有兩個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一
村名。村有八角琉璃井,水清似玉,稱玉井,后演變為義井。清《太原縣志》作義井,又記村名來歷為:“元武管嬰年十七未嫁,至正間避兵,其父被執,女奔救,請以身代父釋。女紿曰:我有金藏井邊。眾掘果得,爭取之,女即投井死。后人因名其井曰烈女井。”即此。有義井新石器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
歷史沿革:
義井村名約始于公元前470多年,歷經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
1949年建立義井農民協會,1954年建立榮幸初級公社,1956年建立星工高級農業合作社義井分社,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59年成為河西區金勝人民公社北堰大管區管轄,1960年屬晉祠大公社,1961年屬義井大公社金勝分社北堰管理區所轄,1963年屬金勝公社管轄,1970年屬于太原市南郊區金勝鄉管轄,1976年北堰政村
周邊相關:
義井社區附近有晉祠、蒙山大佛、太原市植物園、天龍山景區、太原古縣城、晉農農業博覽園等旅游景點,有晉祠大米、晉祠蓮藕、晉祠元宵、剪刀面、山西糖醋鯉魚、并州刀剪等特產,有廟會(晉祠廟會)、晉陽花饃、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藝、晉陽風火流星、晉陽三三叉、晉中吹打(高家班吹打樂)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義井街道·義井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