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蕩蕩嶺村 | 隸屬:翠峰鎮 |
區劃代碼:140729100231 | 代碼前6位:140729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山嶺起伏,宛若江水蕩漾,故名“蕩蕩嶺”。
基本介紹:
蕩蕩嶺村位于縣城東南方,坐標位置005—69—578E 040—73—341N,海拔1116M,為黃土丘陵區。村落坐西向東,全為土窯,主村大部分以青磚接口,兩側蓋以瓦房。代表院落為楊家樓院。主姓為楊,少數王姓從河南遷來。全村土地近600畝。村中居人最多時260余口,現居150余口。舊村僅住4戶,10口人,其余聚住新村。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500元。
蕩蕩嶺村舊時為“-古道”人行之要塞。建有甕門、牌坊等,十分壯觀。牌坊上刻有石額“古道咸欽”,足以表明當時之盛況。
蕩蕩嶺村與梁家莊村、吳家山頭村、小莊村、城關社區、沙峪社區、蒜峪村、南王中村、水頭社區、靳村村、常青社區、燕家嶺村、樂只堂村、高壁村、曹家原村相鄰。
歷史沿革:
該村明代屬中高里;清代屬南訛里;民國時期屬第三區(駐仁義)高壁鎮編村;抗日戰爭時期先屬三區,繼屬一區,后屬九區;1947年屬仁義(時稱居孝)鄉;1949年屬第二區(駐仁義);1953年仍屬第二區;1956年屬高壁鎮鄉;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為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
周邊相關:
蕩蕩嶺村附近有靈石王家大院、紅崖大峽谷、石膏山、靈石王家莊園景區、夏門古堡、靜升文廟等旅游景點,有靈石酸棗仁、靈石荊條蜂蜜、靈石核桃、靈石骨累、靈石油糕、黃條條等特產,有靈石泥塑(泥塑佛像)、摸骨正脊術、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常青雙人高蹺、傅山拳、靜升抬閣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