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夏門村 | 隸屬:夏門鎮 |
區劃代碼:140729103200 | 代碼前6位:140729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在山西有個典故叫“打開靈石口,控干晉陽湖”,說的是上古洪荒時期大禹治水的故事,這里所說的靈石口就在夏門鎮,夏門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榮譽排行:
2012年12月,夏門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08年10月,夏門村入選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11月,夏門村上榜第二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基本介紹:
在山西省晉中市境內,與長治、呂梁、臨汾三市的接壤地帶,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夏門村。地處太原盆地南端的夏門村,居住人口1400余人,用地面積約63公頃,是靈石縣夏門鎮政府駐地。在國家大力加強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工作的時代背景下,夏門村由于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及特色,正煥發出勃勃的發展生機。
夏門村主要建筑群始建于明萬年間,居住于此的梁氏家族是當時靈石縣的四大望族之一,官宦學士眾多,工商財力雄厚,因而古村落選址、布局及營建極為講究。目前古村落中半數以上的建筑群為明清時期的山西傳統建筑風貌,古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現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組共60余幢,窯洞、傳統民居千余間。窯上建窯
文化旅游:
夏門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晉中市西南端、靈石縣境、夏門鎮域,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終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歷時三百余年。累積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為核心區的民居建筑。夏門古堡建在秦王嶺的龍頭崗上。自汾
歷史沿革:
該村原名禹門。
清代屬屬街北里;民國時期屬第一區,夏門村為編村,轄9村、16閭、73鄰、265戶;1949年屬第一區(駐城關);1953年仍屬第一區(駐城關),為西河底鄉管轄;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為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1958年屬衛星(
周邊相關:
夏門村附近有夏門古堡、靈石王家大院、紅崖大峽谷、石膏山、靈石王家莊園景區、夏門古堡等旅游景點,有靈石酸棗仁、靈石荊條蜂蜜、靈石核桃、靈石骨累、靈石油糕、黃條條等特產,有靈石泥塑(泥塑佛像)、摸骨正脊術、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常青雙人高蹺、傅山拳、靜升抬閣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