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兌集溝村 | 隸屬:天池店鄉 |
區劃代碼:140123204211 | 代碼前6位:140123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兌集溝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1年1月,山西省民政廳確定兌集溝村為2020年度山西省善治示范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兌集溝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2015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兌集溝村為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基本介紹:
一、基本概況
1、歷史沿革。明清時期,婁煩縣天池川有一個繁華的集鎮,叫兌集鎮。當時,由于該鎮位于太原到晉西北各縣的交通要到上,過往的商客要在此歇腳。久而久之,人們便在此集中,兌換南北商品,互通有無,發展經濟。兌,即兌換:集,即集合、-、趕集,村里十分繁華熱鬧。從此,人們就把村名取名為兌集鎮。到康熙三十年(1692年)以前,兌集鎮逐漸改稱兌集溝村。先保存完好的清代鑄鐘有記載。據村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傳說,康熙30年,正值盛世,兌集溝村尤上千人,村有酒房、店房(店房院遺址還在),鋪子林立。1936年紅軍征路經對機構村時,遭到閻錫山飛機的轟炸,兩名紅軍戰士犧牲,烈士的尸體被村民掩埋在村口的一道
歷史沿革:
1971年婁煩建縣時稱兌集溝大隊,歸天池店公社管轄,下轄兌集溝、舍科溝、富足溝三個自然村。
1974年舍科溝單獨設立大隊,下轄舍科溝和富足溝兩個自然村。
1984年天池店公社改稱天池店鄉,同時兌集溝大隊更名為兌集溝村民委員會,舍科溝大隊更名為舍科溝村民委員會。
2001年撤鄉并鎮后,保留兌集溝村民委員會,撤銷舍科溝村民委員會,屆時兌集溝村民委員會下轄兌集溝和舍科溝2個自然村。
2020年合并行政村后仍為兌
周邊相關:
兌集溝村附近有汾河水庫、高君宇故居、花果山生態旅游景區、云頂山旅游區、婁煩米峪鎮戰斗紀念地、盟邦記者團路居舊址等旅游景點,有婁煩山藥蛋、黑椒素排、云頂山蜂蜜、子推蒸講、婁煩莜面、婁煩蘑菇等特產,有廟會(晉祠廟會)、晉陽花饃、并州刀剪制作技藝、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藝、晉陽風火流星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