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鳳凰鎮 | 隸屬:寧武縣 |
區劃代碼:140925100 | 代碼前6位:140925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1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禿巒妥村 | ~207 | 村莊 | 該村座落在一個禿山上,其山形狀像妥,遠望氣色呈蘭,故取名禿巒妥。…[詳細] |
胭脂村 | ~209 | 村莊 | 該村由郭家建村,當時以賣胭脂為主,故取此名。…[詳細] |
劉家園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由劉家建村,并村民喜愛經營菜園,故取此名。…[詳細] |
北關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在縣城北部,故名北關。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北關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北關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北關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東關村 | ~214 | 鎮中心區 | 該村位于縣城東面,故得此名。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東關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東關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東關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馬家灣村 | ~223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一個河灣上,由馬家開始建村,故取名為馬家灣。…[詳細] |
莊只上村 | ~228 | 村莊 | 據傳,建村時是兩三戶人家的林地小莊,故取名莊只上。…[詳細] |
染峪村 | ~229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一個山頂上,歷史上曾有過染坊,故取名染峪。…[詳細] |
神堂溝村 | ~230 | 村莊 | 該村座落在一座一條山溝里,據傳歷史上曾建過廟宇,設過經堂,故取名神堂溝。…[詳細] |
窯子坪村 | ~231 | 村莊 | 該村座落在半山溝里,地勢較平,煤藏豐富,很早就開煤窯,故取此名。…[詳細] |
李家山村 | ~235 | 村莊 | 該村座落在一座山頂上,由李家開始建村,故取名李家山。…[詳細] |
西張家溝村 | ~236 | 村莊 | 該村民委員會為鳳凰鎮人民政府下設組織,位于鳳凰鎮西張家溝村,主要負責協助鳳凰鎮人民政府搞好本村行政、經濟建設及其他工作,故得名西張家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李家窯村 | ~238 | 村莊 | 該村原由李姓建村,且以前以建窯燒瓷為主要生活來源,故取名李家窯。…[詳細] |
杜莊村 | ~239 | 村莊 | 該村由杜家建村,故取名杜莊,雖以后杜家逐漸搬走,楊張兩姓遷居此村,但仍然沿用此名。…[詳細] |
姜莊村 | ~241 | 村莊 | 該村最初由姜家建村,故取名姜莊。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姜莊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姜莊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姜莊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楊莊村 | ~242 | 村莊 | 該村由楊家建村,故取此名。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楊莊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楊莊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楊莊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大河堡村 | ~247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位于恢河西北岸,過去是個堡子,故取名大河堡。…[詳細] |
西關村 | ~249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位于縣城的西部,故名西關。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西關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西關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西關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周家堡村 | ~251 | 村莊 | 該村由周家建村,過去是個小堡,故取此名。…[詳細] |
孟家窯村 | ~252 | 村莊 | 該由孟家建村,可燒瓷,故取名孟家窯。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孟家窯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孟家窯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孟家窯村民委員會…[詳細] |
黃土崖村 | ~254 | 村莊 | 該村座落在黃土畔上,故取名黃土崖。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黃土崖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城關鎮黃土崖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鳳凰鎮黃土崖村民委員會至…[詳細] |
下河南村 | ~256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在寧武城關的南面,共有上下河南兩個村,該村在下,故名下河南。…[詳細] |
莊旺村 | ~257 | 村莊 | 該村原由田家建村,名為田家莊窩,后改名莊窩,近代為村莊興旺,改名為莊旺。…[詳細] |
上河南村 | ~258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座落在恢河南岸,故取名河南。因本鎮有兩個河南,為了區別,改名為上河南。…[詳細] |
小莊旺村 | ~259 | 村莊 | 該村為林地小莊,原名小莊窩,后為人丁興旺,改為小莊旺。…[詳細] |
地名由來:
一因南鳳凰山,二因其建筑布局酷似欲飛的鳳凰。順華蓋山南麓因勢而筑的城池猶如鳳身;向東西兩側延伸的大河堡、寧文堡宛若鳳凰展開的雙翅;城北華蓋山最高處的護城墩向高昂的鳳頭;城南郊的呂祖閣寺廟配以鳳尾;城中心雄偉高聳的鼓樓是鳳凰的心臟。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鳳凰鎮地處寧武縣東北部,東南與原平市軒崗鎮交界,西南與余莊鄉毗鄰,西北與神池縣龍泉鎮連接,東北與陽方口鎮接壤,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195平方千米,共設1個機關黨支部、25個農村黨支部,共轄2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5526戶13214人,黨員565人。全鎮職工共106人,其中:公務員34人、事業編制37人、臨聘人員27人、駐鎮站所人員8人,領導職數12個。
二、自然條件情況
鳳凰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季雪少風多,年平均氣溫6.40C,無霜期11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70mm。農業基礎較薄弱,糧食作物以土豆、莜麥、大豆、碗豆等
榮譽排行: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鳳凰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文化旅游:
萬佛寺萬佛寺(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寧武縣城關鎮西關又稱萬佛禪寺,俗稱萬佛洞。背依萬佛梁山,前臨桑干河支流恢河。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
永濟橋,位于寧武縣鳳凰鎮西關村中。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清代建筑。現存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全長25米,寬7米,橋拱洞高3米,寬5.35米。拱上設有汲水獸,額嵌石匾楷書“永濟橋”。橋用條
寧武縣烈士陵園位于寧武縣鳳凰鎮張家窯村,年代為2016年,忻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6年7月成立城關市政府;1948年后改成城關區;1953年成立小鄉;1958年由城關、大河堡、楊莊、南溝、染峪5個鄉合并成立城關公社;1964年改城關鎮;1983年,鎮機關由原縣城八百戶移城東南郊大樓;2002年3月城關鎮更名為鳳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