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尚峪鎮 | 隸屬:偏關縣 |
區劃代碼:140932106 | 代碼前6位:14093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150.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00人 |
人口密度:約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尚峪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原名西尚峪,因南北東三面環山,座落于縣川河中上游寬闊淤地位于溝西而得名,后演變為尚峪。…[詳細] |
甘曹咀村 | ~201 | 村莊 | 甘曹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柏草坪村 | ~202 | 村莊 | 柏草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趙家溝村 | ~203 | 村莊 | 1962年偏關縣設15個人民公社,趙家溝生產大隊隸屬于尚峪公社。1984年9月,偏關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趙家溝生產大…[詳細] |
長安鎮村 | ~204 | 村莊 | 明代有逃荒者到此定居,希望長安久居,取名長安鎮。…[詳細] |
西峪村 | ~205 | 村莊 | 原名西峪屯,土地肥沃,糧產量大,后改西峪村,是根據東峪,尚峪的方位而得名。…[詳細] |
碾兒溝村 | ~206 | 村莊 | 相傳鄰村有一富戶,將附近土地陪嫁女兒到此定居,得名女兒溝,后演變為碾兒溝。…[詳細] |
大泉上村 | ~207 | 村莊 | 因泉水豐沛且有大泉眼,而得名大泉上。1962年偏關縣設15個人民公社,大泉上生產大隊隸屬于尚峪公社。1984年9月,偏關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詳細] |
操場村 | ~208 | 村莊 | 操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堡子村 | ~209 | 鄉中心區 | 古時建有堡寨,位于老營堡南15公里處,故名。…[詳細] |
下井坪村 | ~210 | 村莊 | 古為周圍鄰村從畜吃水要地,地勢較平,故名井坪,按位置分為上下,因其位于下,得名下井坪。…[詳細] |
雙寨村 | ~211 | 村莊 | 因建有兩個堡寨而得名。1962年偏關縣設15個人民公社,雙寨生產大隊隸屬于南堡子公社。1984年9月,偏關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詳細] |
大莊窩村 | ~212 | 村莊 | 建村時,因村子人口比小莊窩多,得名大莊窩。…[詳細] |
小莊窩村 | ~213 | 村莊 | 因建村時,村子人口比大莊窩少,得名小莊窩。…[詳細] |
張家莊村 | ~214 | 村莊 | 因張姓家族建村,而得名張家莊。1962年偏關縣設15個人民公社,張家莊生產大隊隸屬于南堡子公社。1984年9月,偏關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府,…[詳細] |
北場村 | ~215 | 村莊 | 所處地勢較平坦,因以堡角山長林堡為界分為南北兩村,故名南北場。…[詳細] |
教子溝村 | ~216 | 村莊 | 原名吊子溝,民國初年,村中首富王樹蘭,興辦學堂,教子讀書,把吊子溝改為教子溝。…[詳細] |
南溝村 | ~217 | 村莊 | 因地處關河南岸深溝中而得名。1962年偏關縣設15個人民公社,南溝生產大隊隸屬于南堡子公社。1984年9月,偏關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生產…[詳細] |
井泉村 | ~218 | 村莊 | 因上井坪村民委員會和泉兒上村民委員會合并,取每村一字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坐落于縣川河中上游山谷中而得名。
基本介紹:
偏關縣撤銷南堡子鄉、尚峪鄉,合并設立尚峪鎮。以原南堡子鄉和原尚峪鄉的行政區域為尚峪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西尚峪村。
偏關縣轄鄉。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析置尚峪公社,1984年建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
以農業為主,產糜、谷、土豆。
歷史沿革:
1938年解放,同年建立我縣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尚峪屬第三區。
1952年10月,尚峪設鄉,仍屬三區。
1956年3月,全縣撤銷區級建制,小鄉并大鄉,尚峪人民委員會成立,鄉人民委員會駐尚峪村。
1958年9月,尚峪人民公社(又名衛星人民公社)成立,公社駐地尚峪村。
1984年政社分設,改為尚峪鄉,撤銷公社管委會,建立鄉人民鎮府。
2021年1月,偏關縣撤鄉設鎮,撤銷南堡
區劃: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尚峪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