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段村鎮 | 隸屬:平遙縣 |
區劃代碼:140728101 | 代碼前6位:140728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轄區面積:約6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段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段村
段村位于千秋嶺北麓,晉文公廟足下,距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平遙古城西南十五公里處。有1.8萬居住人口,耕地1300余畝。地處官溝河、青沙河沖…[詳細] |
陳西村 | ~202 | 村莊 | 陳西 距鎮政府南1.6公里。曾名陳家莊,因居住陳姓人家而得名,至清朝后期陳姓人家或搬遷或自然消亡,今已沒有一戶陳姓人家居住,村內居住以張姓人占絕大多…[詳細] |
阮廉莊村 | ~203 | 村莊 | 廉莊 距鎮政府2.5公里,是歷史名將廉頗的故里,居鎮東南角,南高北低,東西兩邊分別被溫家溝和佛殿溝擁抱,似二龍戲珠。主要經濟作物為核桃、紅薯等,村民…[詳細] |
橫坡村 | ~207 | 村莊 | 橫坡 距鎮政府南8公里,位于縣城年15公里,屬丘陵山區,村西官溝河,村東河里河。經濟以種植、養殖、交通運輸業和勞務輸出等為主,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詳細] |
北常村 | ~208 | 村莊 | 北常 距鎮政府僅200米,位于平泰公路與常東公路交叉處。主要經濟作物為紅棗、紅薯、玉米等,村民經濟以養殖、勞務收入為主,北常村小學于2009年完成重…[詳細] |
南常村 | ~209 | 村莊 | 南常 距鎮政府西1公里,緊靠平泰公路,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為蘆筍、藥材、紅薯、玉米等,村民經濟以種植、養殖、勞務收入為主,2009年,…[詳細] |
北羌村 | ~210 | 村莊 | 北羌 距鎮政府3公里,緊靠平泰公路西側,交通便利。主要經濟作物為紅薯、玉米等,村民經濟以養殖、勞務收入為主。境內有洗煤企業2戶,村內部分土地流轉于平…[詳細] |
南羌村 | ~211 | 村莊 | 南羌 距鎮政府1.5公里,位于平泰公路西側,交通便利。主要經濟作物為紅薯、玉米、柿子等,村民經濟收入以種植、養殖、勞務收入為主。是段村鎮新農村建設后…[詳細] |
東安社村 | ~212 | 村莊 | 東安社 距鎮政府正北1.5公里。主要經濟作物為紅薯、玉米等,村民經濟收入以運輸、種植、養殖、勞務收入為主。2011年,全村1304戶,3400人,總面…[詳細] |
西安社村 | ~213 | 村莊 | 西安社 距鎮政府3公里,位于平泰公路東側,交通便利。2011年,全村301戶,855人,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15畝,農村經濟總收入1250萬元…[詳細] |
弓村村 | ~214 | 村莊 | 弓村 位于鎮政府北5公里,平泰公路西側,是全鎮的北大門,總面積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畝,主要經濟作物為玉米、紅薯等,村民經濟收入以勞務收入為主。2…[詳細] |
堡和村 | ~215 | 村莊 | 堡和村 位于鎮政府北3.5公里,平泰公路西1.5公里,村西南與介休市張蘭鎮接壤。全村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6 畝,2011年全村總戶數309…[詳細] |
七洞村 | ~216 | 村莊 | 七洞村 位于鎮政府北3.5公里,距離平遙古城9公里,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29畝,人口3500人,平泰公里穿村而過,交通優勢明顯,在區域…[詳細] |
馬壁村 | ~217 | 村莊 | 馬壁村位于鎮政府西南6公里,西面與介休接壤,平泰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5.5平方公里,有耕地2617畝,人口2700余人。2009年以…[詳細] |
普洞村 | ~218 | 村莊 | 普洞村
地大物博、身處太岳山中的普洞村為我縣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該村位于縣城西南17公里處,距鎮政府8公里。南與沁源縣接壤,西和介休界相連。與縣(…[詳細] |
文祠神村 | ~219 | 村莊 | 文祠神 距鎮政府13公里,位于普洞村南5公里,現轄上永厚、下永厚、史家莊、平道頭4個自然村,境內有礦產資源,平遙峰巖二畝溝煤礦坐落于本村。2011年,…[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張村,后改為段村,因姓氏得名。
基本介紹:
段村鎮位于古城平遙西南12公里,坐落于太行山支脈千秋嶺北麓,晉文公廟下黃土塬上,全鎮總面積62.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耕地面積25863畝。全鎮地形地貌呈南高北低之勢,其中南部為山區地形,中、北部為半丘陵和平川地形。官溝、青沙兩河自南向北匯入汾河,兩河環繞古鎮,勢如雙龍擁珠。
段村是一座歷經滄桑、古色古香的文明古鎮,既有仰韶文化的遺跡,也有前輩晉商留下的深宅大院,是北方漢民族以堡聚居的鮮活范本。
段村是一片忠肝義膽、可歌可泣的紅色熱土。抗日戰爭時期,段村鎮作為太岳抗日根據地前沿,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舍生取義、抵擊外寇的革命英雄,其中著名的文祠神村廟圪塔戰役遺址,地下埋葬著數十名無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段村鎮人口數量為2.37萬人,位列平遙縣各鄉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
2014年7月,段村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北常普音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晉中市平遙縣段村鎮北常村北常普音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平遙縣志》載,普音寺建于唐代,明天啟年間(1621~1627)重修,清代補葺。寺坐北向南,一進院
段村和薰堡(含段氏宗祠)位于平遙縣段村鎮段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平遙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段村永慶堡位于平遙縣段村鎮段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平遙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堡和天主堂位于平遙縣段村鎮堡和村,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平遙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段村河底廟位于平遙縣段村鎮段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平遙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平遙縣第四區。
1954年撤銷區級建制,設段村鄉。
1958年12月,更名為段村公社。
1984年更名為段村鄉,同年9月更名為段村鎮。
2001年,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平遙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晉政函[2001]42號)文件,撤鄉并鎮,將普洞鄉整體并入段村鎮,設置新的段村鎮,名稱沿用至今。
平遙紅薯簡介紅薯的學名叫甘薯,屬旋花科,甘薯屬甘薯種、蔓生草本一年生植物(北方),我縣的甘薯生產一般采用苗床育苗,應用無性器管繁殖,甘薯是喜光作物又是喜溫怕冷作物同時也是較耐旱作物,一般正常年份畝產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