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長畛村 | 隸屬:嘉峰鎮 |
區劃代碼:140521104201 | 代碼前6位:1405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在秦漢以前遠莫可考,在唐宋間一大鎮也,彼時形勢沁河遠在西山之麓,拆遷而行,村在河之東,村內庵觀寺宇凡九所,街道可二三里許,居民稠密,煙火數百家,意者村民長鎮村,康熙十六年碑文又記載:我輩始卜宅西川,平原廣闊,因而名之閱長畛。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長畛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12月,長畛村被授予山西省第一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20年11月,長畛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長畛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長畛村位于沁水縣東南部,嘉峰鎮中部,沁河東岸。全村有140余戶,440余口人,280余畝耕地,千余畝山林、人均純收入10000元。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尤其是集生態園林、文化體育、住宿于一體的龍城賓館的落成為長畛村更增添了城市化韻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勤勞、勇敢、樸實的長畛人民,在鎮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按照0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思路,本著“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新農村建設。
基礎及公共設施建設完備:村內大街小巷全部硬化、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六區武安行政村。
合作化時始為長畛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冠名常慶。
1958年9月公社化稱長畛管理區,屬端氏鄉衛星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長畛生產大隊,屬潘莊人民公社。
1971-1972年潘莊、鄭村兩公社劃為陽城縣。
1984年4月實行鄉村制稱長畛村村民委員會,屬嘉峰鎮。
周邊相關:
長畛村附近有湘峪古堡、沁水歷山國家森林公園、柳氏民居、沁水示范牧場、沁水抗大太岳分校舊址、下川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沁水黃小米、沁水刺槐蜂蜜、沁水黑山羊、沁水黑木耳、七須黃花菜、沁水蜂蜜等特產,有柳氏清明祭祀習俗、土沃老花鼓、舜的傳說、柳氏家族人生禮俗、元王高蹺、祭祖習俗(沁水柳氏清明祭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