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牛寺鄉 | 隸屬:沁縣 |
區劃代碼:140430203 | 代碼前6位:140430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晉D |
長途區號:0355 | 郵政編碼:046000 |
轄區面積:約13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400人 |
人口密度:約3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湯村 | ~201 | 村莊 | 牛寺鄉西湯村位于牛寺北部,全村112戶,398口人,共有16個黨員;村總面積8400畝,其中耕地653畝,核桃面積120畝,掛果的有10畝。
…[詳細] |
南牛寺村 | ~205 | 鄉中心區 | 南牛寺村簡介
南牛寺村地處沁縣牛寺鄉最南部,仙鶴山腳下,是鄉政府所在地,208國道穿村而過,總面積9平方公里,共162戶430口人,耕地面積72…[詳細] |
走馬嶺村 | ~208 | 村莊 | 走馬嶺村基本情況簡介
走馬嶺村位于牛寺鄉北部,距離鄉政府7公里,因遠古為上黨驛站出口而得名。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共108戶320口人。…[詳細] |
牛寺村 | ~209 | 鄉中心區 | 牛寺村
牛寺古代曾用名牛寺鋪上,在村東曾出土大量殘存的瓦片,明末清初,村西修建“白晉公路”來往行人車輛較多,交通便利。各種店鋪逐漸發展起來,村北…[詳細] |
南涅水村 | ~213 | 村莊 | 南涅水
南涅水位于沁縣北部,沿涅河而居,因位于涅河南岸而得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定居,并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遺物,石器工具…[詳細] |
山曲村 | ~214 | 村莊 | 因該村位于爛柯山東麓腳下,村勢彎曲,得名山曲。因村委會駐地此村,故名。…[詳細] |
后峪村 | ~215 | 村莊 | 后峪
后峪村位于沁縣北二十二公里的一個小山村,隸屬牛寺鄉管轄,與松村鄉古臺村接壤,村莊座落于山谷狹長地帶,基本分為兩塊,里后峪和外后峪,號稱四嶺…[詳細] |
西安莊村 | ~219 | 村莊 | 西安莊村位于牛寺鄉東2公里處,全村62戶,198口人,828畝耕地,2010年人均純收入2480元。西安莊村黨支部由3人組成,共有黨員21名。近年來,…[詳細] |
里莊村 | ~220 | 村莊 | 里莊
里莊村隸屬沁縣牛寺鄉,距離縣城24公里,與武鄉縣故城鎮接壤,縣道松牛線穿村而過,交通比較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里莊全村165戶,580余人,…[詳細] |
川溝村 | ~221 | 村莊 | 川溝
川溝村原有官家平、騾子溝、城家溝組成,位于沁縣牛寺鄉北部,在很久以前,傳說川溝村有幾戶人家。早上一開門,有兩頭騾子在門口,而背上有四箱金子…[詳細] |
秦韓莊村 | ~223 | 村莊 | 韓家莊村和秦家莊村合并,合并后新的村名為秦韓莊村,辦公地址設在原秦家莊村。秦家莊:清朝初期秦氏遷居于此,更名秦家莊。韓家莊:相傳明朝初期,韓氏在此種地…[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傳說古時村內有一大寺,名曰“延福寺”,寺內和尚管理寺院兼養牛,取名牛寺,鄉政府駐此村,故名。
基本介紹:
沁縣牛寺鄉位于縣城北部20公里處,208國道縱貫南北,交通便利。東與松村鄉相連,西鄰沁源縣,南和漳源鎮接壤,北與武鄉、平遙兩縣交界。境內南有華山,東有爛柯山,西有龍珠寺,山大溝深,縱橫交錯。涅河由九龍山發源并自西向東橫穿而過,水源豐富。全鄉總面積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891畝,占總面積的8%;森林覆蓋面積9萬畝,占總面積的45%,是沁縣乃至長治市典型的林牧鄉鎮。
牛寺鄉是2001年撤并鄉鎮時由原西湯鄉與南涅水鄉合并而成。全鄉轄21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 1866戶,6813口人。
2000年全鄉人均收入1974元。通過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突出主導產業,增加農民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牛寺鄉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南涅水石刻時代:北魏至宋地址:沁縣城內南涅水石刻位于沁縣牛寺鄉南涅水村,是近代發現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石刻中紀年最早的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為北宋天圣
歷史沿革:
牛寺鄉抗日戰爭初期屬第四區,解放初屬第五區,1953年實行區鄉制,建立西湯鄉、山曲鄉,1956年3月撤山曲鄉改建南涅水鄉,仍設西湯鄉。
1958年與漳源鄉合并為漳源太陽紅人民公社,1961設西湯鄉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西湯鄉人民政府和南涅水鄉人民政府。
2001年撤并鄉鎮,原南涅水鄉、西湯鄉合并為牛寺鄉人民政府,鄉政府駐牛寺村,2003年牛寺村、申良村合并為牛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