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壁村 | 隸屬:交口鄉 |
區劃代碼:140431202209 | 代碼前6位:14043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D |
長途區號:0355 | 郵政編碼:04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宋朝年間,戰火連年不斷,一姓張人氏為躲避戰亂,來到大山深處見石壁高立環抱,一處座北向南地方便居住在此,開地種田,故取名“張壁”。因該村委會駐張壁,故名。
基本介紹:
交口鄉張壁村位于交口鄉東南方,全村有123戶,總人口423人,勞力130人,耕地面積904.3畝,其中,退耕還林172畝。
張壁村依山而建,溪水清澈,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在政府的廣泛宣傳和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帶動下,廣大黨員群眾信心倍增,建設新農村的熱情高漲,決心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能動作用,積極主動辦好自己的事,共同為建設富裕、和諧新農村而努力。為了做好今年的新農村建設點的申報工作,該組認真組織召開群眾大會,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對村莊的基礎設施及亮化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時間安排表,張壁村群眾相信,在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下,張壁村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能走出自己的
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2年屬沁源縣第二區,1953年至1957年屬沁源縣交口鄉,1958年至1983年屬沁源縣交口公社張壁大隊,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設,將張壁大隊改為張壁村委會,屬沁源縣交口轄至今。
周邊相關:
張壁村附近有靈空山、丹雀小鎮景區、沁源烈士陵園、中共太岳區黨委閻寨舊址、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沁河源頭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沁源連翹、沁源綿黃芪、上黨臘驢肉、上黨拉面、面片湯、沁源莜面栲栳栳等特產,有沁源秧歌、棉上酥餅制作技藝、沁源剪紙、沁源建筑彩繪(墻圍畫)、沁源木雕、沁源石雕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交口鄉·張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