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級村 | 隸屬:清河鎮 |
區劃代碼:140824104204 | 代碼前6位:140824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名七吉,因村北有七座土丘,似北斗七星,寓意吉祥,故而得名。后因村里出了個七品官員,意為七品官,故改名為七級村。
基本介紹:
七級村位于清河鎮東南五華里,三面環溝,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由原來的東七級、西七級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現有6個居民組,395戶,1438口人,其中:正式黨員31人,預備黨員3人,入黨積極分子3人。兩委干部6人,支委3人,村委5人。
全村耕地面積3739畝,擁有機井5面(其中:80泵3面,60泵2面)且系汾南揚水局五級東干覆蓋區域。擴澆面積2000畝。全村外出務工與種養相結合。外出務工系七級村主導產業,全村勞力880人,從事打餅子外出務工占總勞力70%,只要去往河北邯鄲,太原等地市。種植業,糧為主,果為輔,兼藥材(糧2000畝,果1200畝,藥材500畝)。畜牧養殖,雞為主,羊為輔,豬次之(
歷史沿革:
1948年為西七級行政村;1953年為七級鄉,轄5村;1958年為東風公社(駐清河)七級管理區,后為清河公社七級大;1984年為清河鎮七級村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七級村附近有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稷山大佛寺、稷山稷王廟、丁莊李家大院、稷山三義廟、馬村墓室等旅游景點,有稷山板棗、稷山麻花、稷山螺鈿、晉南釀菜、稷山釀茄子、修善鄉柿子等特產,有高蹺走獸、走獸高蹺、何氏中醫正骨、傳統丹藥煉制技藝、金銀細工制作技藝、稷山傳統面點制作技藝(稷山麻花)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清河鎮·七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