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喇叭鄉 | 隸屬:山陰縣 |
區劃代碼:140621202 | 代碼前6位:1406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晉F |
長途區號:0349 | 郵政編碼:036000 |
轄區面積:約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00人 |
人口密度:約3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喇叭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清光緒年間歸懷仁管轄,人煙稀少,有劉氏住戶三十五戶,原名押八井,后改為下喇叭![詳細] |
蓿麻溝村 | ~201 | 村莊 | 據查,在明朝洪武年間,建村時山溝里有蓿麻植物,因此命名村名為蓿麻溝。…[詳細] |
榆樹洼村 | ~202 | 村莊 | 榆樹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喇叭村 | ~205 | 村莊 | 該村因位于下喇叭村之北,在上方,故得名上喇叭村![詳細] |
凍牛坡村 | ~207 | 村莊 | 據查,北魏年間建村時村中有官家養牛,故命名屯牛堡。后因原村大路坡陡,任何牛都走不快,故稱鈍牛坡,“鈍”與“凍”為諧音,故將通牛堡稱為凍牛坡。后![詳細] |
雙井村 | ~209 | 村莊 | 聽傳說,該村并不叫雙井,是法華寺的和尚不做好歹被當時的官兵圍剿,不久后這里鑿下了兩口井,后人們改叫雙井,原是和尚所居,叫法華寺![詳細] |
黑龍池村 | ~210 | 村莊 | 相傳古時村里有一水池,清澈見底,忽有一日,雷電交加,見一烏龍潛入池中,故稱黑龍池![詳細] |
小莊窩村 | ~211 | 村莊 | 在1911年前,楊家兄弟三人在此地設一莊子,從此就叫楊家小莊窩(簡稱小莊窩村)。…[詳細] |
吳兒城村 | ~214 | 村莊 | 據查,很早以前就叫吳兒城村。1952年屬山陰縣第七區所轄。1953年撤區劃鄉歸凍牛坡鄉管轄。1958年公社化屬下喇叭公社所轄。1961年與下喇叭公社分…[詳細] |
上立羊泉村 | ~215 | 村莊 | 因該地草坡寬廣,而又有泉水,利于牧羊。當時凍牛坡有一老財在這里立了一座羊莊,后取名立羊泉。因在泉水之北,故名上立羊泉![詳細] |
織女泉村 | ~218 | 村莊 | 該村始叫文勝村,后叫汁泥泉,后因諧音漸漸演變為織女泉![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該地地勢雖低,打出水卻全是苦水。有一年本村一個啞巴小女孩指手畫腳的讓村人打井,起初人們不相信他,后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打了一眼井,全是甜水,村民又驚又喜,一連打了八個井全是甜水,再叫她指甜水處,啞巴小女孩搖頭。為了紀念小女孩,村民便叫成“啞巴井”,因該村地勢低洼,改名“下亞八”。后因地處山上的村名叫“上喇叭”,此村就被諧音成了“下喇叭”。
基本介紹:
山陰縣轄鄉。1959年設下喇叭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0.3萬。鄉政府駐下喇叭。通公路。轄榆樹洼、蓿麻溝、榆坪、羅莊、織女泉、上立羊泉、下立羊泉、口子梁、上喇叭、下喇叭10個村委會。石料、煤炭儲量豐富。農業主產莜麥、馬鈴薯、豌豆。
文化旅游:
榆樹洼摩崖石刻位于山陰縣下喇叭鄉榆樹洼村西南3千米處,年代為不詳。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榆樹洼摩崖石刻被公布為朔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右玉縣第五區,1953年劃入山陰縣七區,1956年設下喇叭鄉,1958年屬洪英人民公社,1961年設下喇叭人民公社,1984年設下喇叭鄉,2001年3月,撤銷原凍牛坡鄉,并入下喇叭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