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角鎮 | 隸屬:神池縣 |
區劃代碼:140927102 | 代碼前6位:140927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2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00人 |
人口密度:約2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八角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明弘治三年修筑建堡,城墻上建有八座城樓,形成“八角”,故名。也名八角堡。…[詳細] |
上八角村 | ~202 | 村莊 | 因位于八角北面,故名。1958年屬紅旗公社所轄,1961年增設八角公社,屬八角公社所轄。1984年建制變更為上八角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郭家村 | ~203 | 村莊 | 因該村原為明將常遇春駐兵之地,稱一溜房頭。后郭家姓在此建居,叫郭家營房頭,后演化為郭家油房頭,現稱“郭家”。…[詳細] |
獅子坪村 | ~206 | 村莊 | 因該村始建于萬歷年間,因位于南獅子山下小坪,故名。…[詳細] |
小馬軍營村 | ~207 | 村莊 | 因明將常遇春駐兵此地,故名。1958年屬紅旗公社所轄,1961年增設八角公社。原轄“小馬軍營”、“上鋪兒”、“黃榆溝”三個村。黃榆溝村因吃水不便,村民…[詳細] |
西鶴落窊村 | ~209 | 村莊 | 因相傳該村曾落過白鶴,故名“鶴落窊”,因有東西之分,該村位于西而得名。…[詳細] |
營頭鎮村 | ~213 | 村莊 | 因明將常遇春在此與元軍相遇,得名“迎頭鎮”,后演化為“營頭鎮”,故名。…[詳細] |
小嚴備村 | ~214 | 村莊 | 因相傳宋代大將楊六郎在此作過軍火庫,嚴守備鎮而得名。因與東嚴備鎮對稱,清乾隆年間改稱“西嚴備鎮”,后改稱“小嚴備”至今。因村委會駐小嚴備而得名小嚴備村…[詳細] |
圪坨莊村 | ~217 | 村莊 | 因該村原在現村址北面,后來村民逐步向南遷移,得名“圪挪莊”,后又演化為“圪坨莊”。…[詳細] |
崔家莊村 | ~218 | 村莊 | 該村最早由崔姓在此定居,故名。1958年屬紅旗公社所轄,1961年增設八角公社,屬八角公社所轄。1984年建制變更為崔家莊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張家村 | ~219 | 村莊 | 因張姓在此定居,故名。1958年屬紅旗公社所轄,1961年增設八角公社,屬八角公社所轄。1984年建制變更為張家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王家寨村 | ~220 | 村莊 | 因相傳原為明將常遇春駐兵之地,稱一溜營房頭,后王家在此居住,叫“王家寨”。…[詳細] |
田家村 | ~222 | 村莊 | 因該村原為明將常遇春駐兵之地,后田姓在此定居而得名。…[詳細] |
榆嶺村 | ~223 | 村莊 | 因清乾隆年間,趙氏在這里居住,村周圍榆樹成林,起名榆林,后演化為榆嶺。…[詳細] |
下石會村 | ~224 | 村莊 | 因明弘治年間叫上龍村,東山北寺廟和尚經常攔路搶劫奸淫婦女,官兵剿后改為“下石會”,故名。…[詳細] |
川口村 | ~225 | 村莊 | 因該村位于縣川河河口,上游為山區,至該村下游為平川,故名“川口”。…[詳細] |
馬家窊村 | ~227 | 村莊 | 因最早馬姓在此定居,故名。1958年屬紅旗公社所轄,1961年增設八角公社,屬八角公社所轄。1984年建制變更為馬家窊村民委員會,2019年9月根據神…[詳細] |
韓家坪村 | ~228 | 村莊 | 因明初由洪洞縣遷來一韓姓居于此地,故名。…[詳細] |
三道溝村 | ~229 | 村莊 | 因該村座于東門溝、縣川河、二道溝三條溝匯集之處,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八角堡,因明弘治年間筑八角堡,城上建有八座城樓,故名。
基本介紹:
神池縣轄鎮。明代弘治年間為八角堡,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析置八角公社,1984年置鎮。位于縣境中西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228平方公里,人口1萬。神池、義井至長畛、紅崖子縣鄉公路過境。轄王家洼、前坪、流海莊、山腳底、石廟、上鋪兒、申家溝、西溝、細嶺、溫家山、獅子坪、東鶴落洼、西鶴落洼、田家、小嚴備鎮、郭家、王家寨、南莊窩、崔家莊、圪坨莊、瓦窯頭、下石會、八角、川口、 上八角、韓家坪、三道溝、大馬軍營、小馬軍營、營頭鎮、馬家洼、榆林、張家、北莊子34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豆類、土豆、莜麥、胡麻為主。牧業以養大畜、豬、羊為主。
文化旅游:
五岳圣母廟,位于神池縣八角鎮細嶺村山腳底自然村東300米的碧峰山頂。坐北朝南。南北長67.1米,東西寬25.6米,占地面積1717平方米。據寺內明弘治十七年(1504)創建碑記載:原名碧峰山
八角遺址,位于神池縣八角鎮八角東村南50米處。遺址所處地形北高南低,呈緩坡狀。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400米,分布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斷崖上暴露有灰坑,寬2.4米,深1.2米,圜底。采集有
解家圍遺址,位于神池縣八角鎮上八角村東約1.5公里處。遺址所處地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分布面積約4萬平方米。斷崖上暴露有文化層,厚0.5至1米。采集有夾砂繩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神池縣第三區。
1953年始設八角鄉。
1958年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改稱生產大隊,全縣設5個人民公社,屬前進人民公社所轄。
1959年1月2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下文神池縣五寨縣岢嵐合并為五寨縣,仍為前進人民公社。
1961年4月24日省政府發文神五岢三縣分開,全縣設15個人民公社,轄32個生產大隊。
1984年2月建制變更實行政社分開,撤銷八角人民公社,設立八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