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鎮位于天鎮縣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處晉、冀、蒙三。▍^)交界處,西、北依山與內蒙古興和縣接壤,東邊隔河與河北省懷安縣相望,南鄰本縣的逯家灣鎮,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新平鎮有22個行政村,3916戶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莊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鎮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總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萬畝。近幾年退耕還林1.13萬畝,現有耕地3.3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2.4畝,其中保澆地0.5萬畝。源于內蒙古的西洋河,從該鎮中部緩緩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庫,對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眾渠和民政渠兩條干渠,冬春可匯耕地近1萬畝。杏元夭潛流平均清水徑流量為425萬方;過去由于缺乏節水措施,年可保澆耕地500畝,冬春匯耕地僅3000畝。目前,正在實施節水工程,完工后節水管灌1500畝,冬春匯耕地5500畝。土壤品質不高,為砂土和砂質壤土。新平鎮為大陸性北溫帶干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長,常年平均氣溫為6.0℃,無霜期為100—115天,≥10℃的有效積溫為2300℃,年降水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氣候的獨特性,農作物種植也呈現多樣化,主要有玉米、土豆、谷子、黍子、黃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區還種植少量莜麥。該鎮黃芪可與渾源正北芪相媲美,特別是近幾年結合退耕還林,大力種植黃芪、甘草、黃芩等旱地藥材,目前藥材種植總面積近1萬畝。新平鎮交通發達,馬走國防公路、柴黃路縱貫全鎮,東與110國道相連,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新平鎮成為全縣較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種植面積達5000畝,大西洋土豆種植3000多畝,規模養豬、養雞、養奶牛、養羊等示范戶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科學經營管理,2004年底,新平鎮糧食總產達7915噸,個體私營企業總產值達1200萬元,實現利稅130萬元,豬、牛、羊平均飼養量分別達到6000頭、400頭、7000只,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6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