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旭來街街道 | 隸屬:忻府區 |
區劃代碼:140902006 | 代碼前6位:14090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面積:約6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8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翔西街社區 | ~001 | 主城區 | 龍翔西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迎賓街社區 | ~002 | 主城區 | 迎賓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前秦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前秦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前秦生產大隊、前秦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前秦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后秦村 | ~202 | 主城區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后秦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后秦生產大隊、后秦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后秦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河拱村 | ~203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河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河拱生產大隊、河拱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河拱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頓村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頓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頓村生產大隊、頓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頓村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泡池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泡池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泡池村生產大隊、泡池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泡池村大隊革…[詳細] |
部落村 | ~206 | 村莊 | 部落村位忻州城北十五公里處,此靠金山南臨云中,地處半丘陵地帶,地形走向兩山中,東南低。東領秦城鄉張村,南接本鄉泡池、后秦城村,境內有泉子溝,小部落,地…[詳細] |
尹村村 | ~207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尹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部尹村生產大隊、尹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尹村大隊革命委員…[詳細] |
泉子溝村 | ~208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泉子溝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部泉子溝生產大隊、泉子溝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泉子溝…[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街道辦事處轄區位于旭來街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一、旭來街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
相傳,秦朝時期曾規劃在此建郡,但未建成,只建成村落,定各秦城。后來山洪泛濫,從村中沖開一條沙溝,以溝為界分為前后秦城兩村,現旭來街街道辦事處駐后秦城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秦城、播明、高城、曹張四個鄉合并為衛星公社。1961年分設公社,本社駐后秦村,顧名秦城公社,1984年9月改建為秦城鄉人民政府,2020年6月正式掛牌,改設為旭來街街道辦事處
二、旭來街街道辦事處基本情況及行政區劃
旭來街街道辦事處位于東經112°38′02″~112°44′53″,北緯38°28′03″~38°33′32″,地處忻州市城區北中部,北靠金山,西依銀
文化旅游:
隆福寺,位于忻府區秦城鄉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67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大殿脊檁題記載,明天順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現存為明
歷史沿革:
1984年,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即秦城鄉。
2019年撤銷秦城鄉,設立旭來街街道。
陳敬棠(1873_1937),山西忻州人。1909年被推舉為山西咨議局議員。1911年參加山西民軍起義。1913年被選為山西省議會議員。1917年人山西省政府考核處股長。后曾任山西省政府村政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