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杜塢村 | 隸屬:北張鎮 |
區劃代碼:140825103217 | 代碼前6位:140825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北杜塢舊普照寺原樹魏碑,內有記事,詳及村史,言此村始于西漢,遷自杜塢(今南杜塢),因地勢低洼,常遭水患,故有居民遷徙于此。以位處于北,遂稱北杜塢。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北杜塢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北杜塢村位于北張鎮東北,交通便利。土地面積6753畝,耕地面積5034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093畝,人均收入4070元。
全村共有居民組8個,642戶,2846人,勞動力1460余人,其中黨員70人,干部5人。
該村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村委大院有獨立的圖書室、健身器材、籃球場,大院全部硬化,村民經常組織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扭秧歌、跳健身操、打太極等)。成立老年協會,為老年人老有所樂提供了一個溫馨的場所。
村中主大街全部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并成立專門的環衛小分隊,負責全村的環境衛生工作,做到責任到人,長期保持全村環境衛生的干凈整潔。全村主導產業為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西
歷史沿革:
1947年4月,新絳縣解放,北杜塢村成立農會組織,實施土地改革。
1948年,由村民選舉產生村長、副村長、委員,屬第四區。
1953年,村中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屬北杜塢鄉。
1956年,屬北張鄉。
1958年公社化后,屬北杜塢管理區。
1961年撤銷公社下轄的管理區,成立北張人民公社,改稱北杜塢生產大隊。
1968年,成立革命委員會,負責政工、武裝、生產、文教、衛生等工作。
1984年撤銷革命委員會,由
周邊相關:
北杜塢村附近有新絳龍興寺、絳州署景區、絳守居園池、稷益廟堂、絳州文廟、白胎寺等旅游景點,有新絳云雕漆器、新絳遠志、絳州澄泥硯、絳州面塑、符村清蓮、羊雜爛等特產,有絳州鼓樂、新絳面塑、絳筆制作技藝、絳州木版年畫、新絳戲曲剪紙、絳州皮影戲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北張鎮·北杜塢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