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家峪村 | 隸屬:界都鄉 |
區劃代碼:140724201205 | 代碼前6位:140724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馬姓人在此建莊,故名馬家峪。
基本介紹:
馬家峪村位于昔陽縣城東10公里處,松溪河北岸,全村共139戶,擁有人口550人,耕地面積682.27畝,人均1.24畝,共有勞動力312個,全村總收入1943元,人均收入2453元,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
馬家峪村,屬昔陽縣界都鄉管轄,自然條件極差,自然環境歷來是十年九旱,加之土地極薄,資源貧乏,近年來,隨著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的實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村民的生活來源主要靠農業收入,除農業投工外,其余剩余勞動力主要靠外出打工來增加收入,孩子上學,成人就業更是難上加難,由于村民素質差,各方面知識淡薄,精神文明、物質生活都遠遠趕不上時代的發展,農民增收依然很困難。
馬家峪村與前安陽溝村、里安陽溝村、柏葉底村、達井村、石門村、西固壁村、北界都村、長嶺村、小瓦邱村、團前莊村、團大莊村、車掌村、東峪村、崔家莊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
周邊相關:
馬家峪村附近有大寨景區、石馬寺、昔陽龍巖大峽谷、頤民公園、昔陽離相寺、昔陽福嚴寺等旅游景點,有昔陽小米、大寨核桃露、冷香豆腐腦、扁食頭腦、油糐涼粉、紅棗米糕等特產,有昔陽迓鼓、昔陽拉話、和順五谷畫、左權開花調、牛郎織女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