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柏口窯村 | 隸屬:南城街道 |
區劃代碼:140802004202 | 代碼前6位:14080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人多住窯洞,據傳早年這里種植過許多柏樹,又是大溝溝口,故名柏口窯。
基本介紹:
南城辦柏口窯村,地處鳳凰谷谷口,位于鹽湖南畔,中條山腳下,解楊路穿村而過。全村由一個自然村、兩個居民組組成,共計185戶,785人,其中黨員20人,群眾代表14人。耕地面積870畝,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業,養殖牛、羊、雞和外出務工為副業,人均純收入10280元。發展旅游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地村民利用游客不斷增加的機會,大力發展“農家樂”項目,使“農家樂”飯店不論從檔次和數量上都有所增加,由以前的6戶變成現在的16戶。“農家樂”總收入由以前的100余萬元增加到500余萬元。在千方百計的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我村也積極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堅持每年給村民演一場歌舞或戲
歷史沿革:
1945年9月,閻錫山政權在安邑縣置六區34個治村,柏口窯屬安邑縣三區西姚治村;1948年屬安邑縣第二區;1953年屬安邑縣西姚鄉;1958年屬于運城公社西姚管理區;1961年,柏口窯與壕地成立柏口窯生產大隊,屬于運城縣西姚人民公社;1984年5月,恢復鄉鎮建制,柏口窯生產大隊更名為柏口窯村民委員會,屬運城市(縣級)西姚鄉;2000年,撤地設市,屬于運城市鹽湖區西姚鄉;2001年,西姚鄉劃入南城街
周邊相關:
柏口窯村附近有解州關帝廟、舜帝陵廟、運城鹽湖(中國死海)、鳳凰谷森林公園、運城九龍山自然風景區、南風廣場等旅游景點,有王過酥梨、運城鹽池大鹽、運城鹽池黑泥、糖豆角、黍面油糕、運城池鹽等特產,有運城河東制鹽技藝、鹽湖龍燈舞、鳴條二月二四圣出巡古廟會、武氏中醫脾胃派療法、土布制作技藝、侯村花船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南城街道·柏口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