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里村 | 隸屬:張營鎮 |
區劃代碼:140881106203 | 代碼前6位:14088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清時,該村郭姓地主,房屋占一條巷,村外地環三面,車馬成群,佃戶如林。光緒三年(1877)大旱,佃戶抗租,郭姓人部分死亡,窮苦人為紀念自己的勝利,說:這是勺將鍋舀干了”,故為勺里。轉音為常里。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常里村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常里紅蘋果)。
基本介紹:
常里村位于張營鎮西南,全村共有1840人,10個居民組,425戶人,5005畝耕地,是一個以養豬為龍頭、栽植澳洲清蘋為主導、蘆筍糧棉并舉的村,年出欄生豬1.8萬頭,栽植澳洲青蘋1200畝,蘆筍500余畝。
在市委、市政府大搞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下,為加快我村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干群集思廣益農戶協商,按照自愿的原則,對全村各族的承包地進行合理并塊,打破了各戶地種多片,品種雜亂,管理不便的現狀,實行集中連片種植,對全村1005畝耕地重新規劃,總體思路分為四大布局,以澳洲青蘋為果業的第一布局,為調動廣大果農積極性,村委秋冬兩季從楊凌調回澳洲青蘋無償發放。以養豬專業戶為龍頭的第二布局,為養豬專業戶提
歷史沿革:
民國屬永濟縣五區張營治村。
1947-1949年屬永虞縣三區。
1950年4月屬永濟縣二區。
1951年后屬五區。
1953年屬張營鄉。
1956年屬張營鄉團結(高級)社。
1958年屬栲栳公社張營管理區。
1961年設立常里生產大隊,屬張營公社。
1984年撤銷常里生產大隊,設立常里村民委員會,屬張營鄉。
2002年歸張營鎮管轄。
周邊相關:
常里村附近有普救寺、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鸛雀樓、神潭大峽谷、堯王臺景區、雪花山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永濟大櫻桃、永濟蘆筍、蒲州青柿、老勁子麻花、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等特產,有蒲州梆子、惠暢土布制作技藝、桑羅酒制作技藝、永濟飛獅、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運城關公信俗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張營鎮·常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