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村鎮 | 隸屬:澤州縣 |
區劃代碼:140525101 | 代碼前6位:140525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轄區面積:約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濱河社區 | ~001 | 村莊 | 濱河社區是由楊山,裴莊,上寺頭,安樓四個村因陳陷區治理改造,在下村村東,河東村西修建的一個小區。…[詳細] |
下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下村村位于晉城市西北28公里處,東大路穿村而過,周邊有岳南煤礦,郊北煤礦和天地王坡煤業集團等單位,現以被澤州縣列為小城鎮規劃之中。全村現有人口2242…[詳細] |
大南莊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大南莊村位于澤州縣西北下村鎮境內,全村703戶,2072口人,1353畝耕地。村前場河水庫碧波蕩漾,楊柳依依,時有閑散垂釣,頑童戲水;村后報佛山巍然屹…[詳細] |
河東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河東村概況
曾經擁有輝煌農業豐績的河東位于下村鎮東部,毗臨長河、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孕育了許多社會各屆的才子與名士。村莊長約800米,寬…[詳細] |
張莊村 | ~203 | 村莊 | 因張姓建莊,故名張莊。1956年建立張莊大隊,1984年改為張莊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下村鄉,1962年屬下村人民公社,2000年12月撤鄉并鎮屬…[詳細] |
朱家窯村 | ~204 | 村莊 | 朱家窯村概況
下村鎮朱家窯村位于下村鎮東部,毗鄰大陽鎮和巴公鎮,地處丘陵地帶,大陸季風氣候,擁有351戶居民,1430余口人,耕種土地1800畝,國…[詳細] |
中村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中村村概況
中村村位于吾圣山腳下的下村鎮北部,長河發源地,村縱橫面積401.65公頃,建設用地52.35公頃,耕地面積1671畝,全村共有七百…[詳細] |
上村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上村村概況
上村村位于澤州縣北部,長河上游,丹峰山腳下。距東大公路1華里,與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毗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全村居民618戶,近200…[詳細] |
萬里村 | ~208 | 村莊 | 萬 里 村 簡 介
萬里村位于下村鎮東北邊緣,吾圣山腳下,長河發源地,東鄰大陽鎮大約3公里,北鄰本鎮東山村,西面群山環繞,全村有耕地69…[詳細] |
東山村 | ~209 | 村莊 | 原名穆郭山,最初由穆、郭兩家建村而得名。后因村位于長河東面,臨山,更名東山。…[詳細] |
下寺頭村 | ~211 | 村莊 | 下寺頭
下寺頭村位于下村鎮西北部4公里,地處群山環抱之中,青山作屏,綠水常流.境內有鎮辦煤礦2座,全村245戶,630口人,耕地380余畝,村民年均…[詳細] |
車山村 | ~213 | 村莊 | 原名車家山,因最初由車姓人建村得名,故名車家山。后簡稱為車山。…[詳細] |
塔里村 | ~215 | 村莊 | 因古時村中有塔,故名塔里。1956年建立塔里大隊,1984年改為塔里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下村鄉,1962年屬下村人民公社,2000年12月撤鄉并…[詳細] |
庵頭村 | ~217 | 村莊 | 因村位于庵廟前,故名庵頭。1956年建立庵頭大隊,1984年改為庵頭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下村鄉,1962年屬下村人民公社,2000年12月撤鄉并…[詳細] |
陳莊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因陳姓人建莊得名,該大隊在普查前叫陳莊大隊,因于下村街道二個公社的陳莊大隊重名又因位于長河西側,故更名西陳莊。…[詳細] |
柳樹底村 | ~220 | 村莊 | 明清時代稱黃陸坪,后因地處河川,建村前后,河川地柳樹成林,更名柳樹底。…[詳細] |
東莊村 | ~221 | 村莊 | 因在長河以東,故名東莊。1956年為東莊大隊,1984年為史家莊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史家莊村村民委員會更名為東莊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下村鄉,…[詳細] |
岳南村 | ~222 | 村莊 | 該村位于槲樹山岳偏南方向,故名岳南。據說,岳家軍從香山返回岳神山途經此地遇難,謂之岳難。建村后把“難”改成了“南”。…[詳細] |
關山村 | ~223 | 村莊 | 因相傳明洪武永樂年間從洪洞縣老槐樹遷來關姓人在此定居,原名關家山,后簡叫關山。…[詳細] |
李山村 | ~224 | 村莊 | 地處山區,相傳明洪武永樂年間,從洪洞老槐樹底遷來李姓弟兄五戶在此建莊,初名李家山,后簡叫李山。(過去土音串叫為連山)。…[詳細] |
石伏頭村 | ~226 | 村莊 | 因傳說建村時,當地有一觀音堂,堂里有一石碑擋住長河水,使河水折灣東流,水不進村,故名(石指石碑,伏為降伏,頭指水頭)。另一說法為:因長河在村東面大棱擋…[詳細] |
史村村 | ~227 | 村莊 | 傳明萬歷間,史姓藝人入贅該村,建史家戲班,名揚澤州,故名。…[詳細] |
史村河村 | ~228 | 村莊 | 因地處河川,村位于長河東面,原名東河鎮。后因村位于史村下方,面臨長河,故名。…[詳細] |
成莊村 | ~229 | 村莊 | 據村廟內古碑記載,該村有800多年歷史,地形呈東西走向,村中有古老建筑群“四十八院”,村的外形像城堡,故名城莊。后串叫為成莊;另一說法:因成姓在此安莊…[詳細] |
劉村村 | ~230 | 村莊 | 最初由劉姓建莊,初名劉莊,后因戶數增多,更名劉村。…[詳細] |
楊莊村 | ~231 | 村莊 | 因建莊人姓楊,故名楊莊。1968年建立楊莊大隊,1984年改為楊莊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下村鄉,1958年屬下村鄉,1962年屬下村人民公社,19…[詳細] |
成莊礦社區 | ~400 | 特殊區域 | 成莊礦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下村而得名。因位居武圣山下,上游有上村、中村,故名下村。
基本介紹:
澤州縣下村鎮位于市區西北部,西傍沁水、北鄰高平,是該縣一“煤鐵大鎮”、“經濟重鎮”。全縣最高山武圣山就坐落在該鎮,著名的長河水就發源于此山。全鎮國土面積104平方公里,33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有9900戶、3.7萬口人。該鎮煤、鐵、石膏、瓷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廠礦林立,鎮辦、村辦私營企業百余個,國營、縣營企業有成莊煤礦和王坡煤礦、岳南煤礦等。下村鎮水資源豐富,有5個水庫、兩個塘壩,水面積800余畝,為全縣之首。下村鎮是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新一屆鎮黨委、政府帶
榮譽排行:
2024年7月,2024年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發布,下村鎮榜上有名,位列第85名。
2023年11月,下村鎮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2023年9月,2023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下村鎮位列第76。
2022年9月,2021中國中部百強鎮名單揭曉,下村鎮位列第79位。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下村鎮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玄泉寺,位于下村鎮西北3.5公里處的上寺頭村,據縣志記載為唐代建筑,歷代均有重修。上世紀60年代被毀。廟內現存五代十國時期后漢乾佑元年(公元948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北宋崇寧年間造
王致祥烈士碑位于澤州縣下村鎮甕山村西北,年代為民國三十七年(1948)。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晉城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坡社廟位于澤州縣下村鎮東山村王坡自然村村中,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晉城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師莊水井位于澤州縣下村鎮師莊村西,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晉城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莊白泉寺位于澤州縣下村鎮楊莊村西,年代為金至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晉城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抗戰前屬晉城第四區。
1942年,屬晉(城)北縣第三區。
解放后,屬晉城縣第三區。
1953年,分為柳樹底、史村、楊山、上村、河東5個鄉。
1956年,劃為下村、柳樹底、楊山3個鄉。
1958年,為柳樹底鄉,后屬東溝五星人民公社。
1962年后為下村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下村鄉。
1985年,歸屬晉城市郊區(今澤州縣)。
1993年,改鄉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