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硐村 | 隸屬:井江鎮 |
區劃代碼:511524113213 | 代碼前6位:51152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3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面積:約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0人 |
人口密度:約53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此地有一小地名叫高硐口,村名遂借取小地名為名。
基本介紹:
高硐村位于長寧縣井江鎮南部,距離井江鎮集鎮5公里,是《長寧縣農村扶貧開發工程項目規劃(2011-2020)》中的重點貧困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305戶農戶,1053人,其中貧困戶62戶,貧困人口185人,貧困發生率達17.3%。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59畝,森林面積1323畝。 高硐村屬于典型的丘區農業村,以農業經濟為主,畜牧、糧油、蔬菜、農作物等為主要產業,農田水利設施基礎薄弱,農村主導產業不明確,種植結構不合理,畝產量不高,種植業收入少。
高硐村與下寨村、蓮花村、佛應村、廣濟村、仁里村、馬達村社區、太平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同年設立高硐生產大隊。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生產大隊更名為村,撤銷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選
周邊相關:
高硐村附近有蜀南花海、七洞溝旅游景區、宜賓長寧佛來山、西部竹石林風景區、蜀南竹海、苦竹·天泉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宜賓早茶、長寧苦筍、長寧長裙竹蓀、竹海長裙竹蓀、雙河豆花、甜橙等特產,有“蘇濟川”蟲蟲歌、陜北說書、興文僰人賽神節、川南苗族手毽、屏山女子踩橋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