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光村 | 隸屬:梅硐鎮 |
區劃代碼:511524101211 | 代碼前6位:51152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3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面積:約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00人 |
人口密度:約406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此地位于興文縣紅橋鎮和原梅硐鎮官興鄉交界處,各取一字為名。
基本介紹:
紅光村位于梅硐鎮北部,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距場鎮6公里,分別與江安縣的五礦鎮、興文縣的玉屏鎮和本鎮的馬鞍村、清江村接壤。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393畝,其中水田530畝,耕地863畝,殘次林地面積1724畝,退耕還林面積434.35畝。 紅光村屬于溫帶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主產水稻、玉米、紅苕、雜糧、大頭菜、柑橘、花椒。飼養雞、鴨、魚、豬、牛等牲畜。 紅光村全村現有337戶1295人。2014年,紅光村被確定為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31人,通過動態調整,至2018年共有64戶228人。2016年,經省、市評估驗收,紅光村達
歷史沿革:
解放后1950年建政成立羅碾鄉紅光村;1956年農村合作化時期與梅硐鄉合并,成立梅硐鄉紅光村;1962年又與梅硐公社分開,成立羅碾人民公社紅光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羅碾鄉紅光村;1992年撤區并鄉,羅碾鄉并入梅硐鎮,成立梅硐鎮紅光村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紅光村附近有蜀南花海、七洞溝旅游景區、宜賓長寧佛來山、西部竹石林風景區、蜀南竹海、苦竹·天泉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宜賓早茶、長寧苦筍、長寧長裙竹蓀、竹海長裙竹蓀、雙河豆花、甜橙等特產,有“蘇濟川”蟲蟲歌、陜北說書、興文僰人賽神節、川南苗族手毽、屏山女子踩橋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