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灞州鎮行政區劃,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灞州鎮地名資料">
地名:灞州鎮 | 隸屬:汶川縣 |
區劃代碼:513221110 | 代碼前6位:5132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號:0837 | 郵政編碼:624000 |
轄區面積:約21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571人 |
人口密度:約21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龍溪街1號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聯合村 | ~200 | 鄉中心區 | 該村地處龍溪溝下游兩側而得名。1955年12月,土地改革結束時,將村的轄區進行了調整,原三保的馬燈等八寨改為勝利村;四保的三寨改為垮坡村;一保(除河壩…[詳細] |
布蘭村 | ~201 | 村莊 | 布南原羌語牟雞布,漢語地名布蘭,是以羌語后一個字是布,故名。…[詳細] |
龍溪村 | ~202 | 村莊 | 所處的地理位置在山梁彎曲像一條龍臥在溝上,羌語“額哞嗨”,羌語譯音:龍溪寨,故名。…[詳細] |
阿爾村 | ~205 | 村莊 | 藏語音譯為“像盞燈窩”,指碉樓像燈芯,故名。…[詳細] |
直臺村 | ~206 | 村莊 | 直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垮坡村 | ~207 | 村莊 | 垮坡羌語意為河壩,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稱為垮坡大隊,1984年改稱垮坡村,并成立村民委員會,下轄垮坡、夕格2個村民小組。…[詳細] |
大門村 | ~208 | 村莊 | 牛山寨和羅山寨踏破壩州后,在牟州建有一牌坊,由舊學先生題字大門寨,羌語意為“牟州”,故名。…[詳細] |
克枯村 | ~209 | 鄉中心區 | 據傳雜谷腦河流經此地,地方不大,取名卡角寨,后因泥石流災害,堆積成現在,取名克枯村,故名。…[詳細] |
下莊村 | ~210 | 村莊 | 據傳在清朝時期,因戰亂遷徙至此,當時所有居民聚居在大包房子,稱之為上莊,后再地質變化后,才遷到現址,稱為下莊,解放前下莊稱為保,設保長一人,在解放后才…[詳細] |
周達村 | ~211 | 村莊 | 有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之意,故名。1949年曾屬克枯鄉1958年為克枯鄉周達大隊,1989年更名為克枯鄉周達村,2020年,將周達村與木上村(貧困村)合…[詳細] |
地名由來:
灞州為古羌人冉駹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時期,山上還有飽經滄桑的灞州古城遺址,其中東門寨也是唐宋時代灞州城遺址之一部分,在當地廣為人知。
基本介紹:
2019年,撤銷克枯鄉、龍溪鄉,設立灞州鎮,以原克枯鄉和原龍溪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灞州鎮的行政區域,灞州鎮人民政府駐龍溪街1號。
文化旅游:
龍溪羌人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時期,龍溪被稱為霸州,山上還有飽經滄桑的霸州古城遺址,其中東門寨也是唐宋時代壩州城遺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撤銷克枯鄉、龍溪鄉,設立灞州鎮,以原克枯鄉和原龍溪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灞州鎮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