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臥龍鎮 | 隸屬:汶川縣 |
區劃代碼:513221103 | 代碼前6位:5132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號:0837 | 郵政編碼:624000 |
轄區面積:約779.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30人 |
人口密度:約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足木山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傳說足木山村在很久以前曾遇戰亂,有菩薩顯靈,伸一足擋去災兵,此足形成大山,世代駐守此地,人們感其恩將此山稱為足木山,故名。…[詳細] |
臥龍關村 | ~201 | 村莊 |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九條龍匯聚三江九龍山,一同前往西藏朝圣,途經臥龍時,其中一條龍因留念這里美麗的風光而化作群山俯臥于此,于是便有了“臥龍”,故名。…[詳細] |
轉經樓村 | ~202 | 村莊 | 此地由西藏群部地區遷入該地藏民因藏傳佛教,利用水力沖轉經筒,縣該轉經筒設計在一樓中,故名轉經樓,爾后這里居住的所有藏族化為一村,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俗傳昔有國王經此,九龍隨之求封,王訝為蛇,九龍大憤,其一死,僵臥山側,故名。
基本介紹:
汶川縣轄鎮。臥龍自然保護區。1958年成立臥龍公社,1980年置臥龍鄉,1990年建臥龍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65公里。面積779.3平方公里,人口0.2萬。映(秀)小(金)公路過境。轄腳木山、臥龍關、轉經樓3個村委會。以水能資源開發為主,已修建了數座小型水電站。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小麥。養殖業有豬和家禽。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屬綿虒縣。
東漢光武帝時期,綿虒縣改道。
三國時期,屬蜀國。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屬汶川縣,是瓦寺土司屬地,轄花紅樹、洞口、腳(覺)木三寨,置總管。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編保1,與耿達2保稱臥龍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臥龍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第三區署會由三江鎮遷駐此,鄉公所遷駐耿達橋,后分為二鄉,更名飛龍鄉,鄉公所駐臥龍關;后第三區署遷駐三江口,更名臥龍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