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虎讓鄉 | 隸屬:達川區 |
區劃代碼:511703234 | 代碼前6位:51170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000 |
轄區面積:約4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003人 |
人口密度:約1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虎讓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虎讓鄉政府駐地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鄉名為名。…[詳細] |
玉皇村 | ~201 | 村莊 | 舊時玉皇大帝神像觀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神像觀名為名。…[詳細] |
廟埡村 | ~202 | 村莊 | 境內埡豁有座古廟,故名。原3大隊,1980年設立廟埡村,隸屬于虎讓鄉管轄。…[詳細] |
虎溪村 | ~203 | 村莊 | 當地有條名叫虎跳河的小溪經過此村莊。村名遂借取虎跳河的“虎”和小溪的“溪”“虎溪”名為名。…[詳細] |
羅廟村 | ~204 | 村莊 | 境內舊時以羅姓為首,在此集資修建了一座寺廟,故名。…[詳細] |
龍崗村 | ~206 | 村莊 | 龍崗水庫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水庫名為名。…[詳細] |
馬鞍村 | ~208 | 村莊 | 馬鞍山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團寶村 | ~209 | 村莊 | 此境內舊時一山寨子修于團形山包上,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虎讓鄉虎跳鎮、道讓鄉合并置鄉時,取“虎”“讓”二字而得名。
基本介紹:
達縣轄鄉。1935年置虎跳鎮,1942年與道讓鄉合并置虎讓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巴河東岸,距縣城30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5萬。巴河常年通航。轄橋溝、玉皇、廟埡、虎溪、羅廟、吊巖子、龍崗、七行、馬鞍、團寶、陵江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子,產桐油。養殖業以蠶、生豬、牛、淡水魚為主。
歷史沿革: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清代嘉慶年間,建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跳蹬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虎跳鎮,屬達川區第五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虎讓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