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梓桐鎮 | 隸屬:通川區 |
區劃代碼:511702111 | 代碼前6位:51170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000 |
轄區面積:約2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446人 |
人口密度:約25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梓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該地境內有一梓潼廟,取其諧音“梓桐”,故名。…[詳細] |
兩河村 | ~200 | 村莊 | 此地有兩條小河匯合于此,村名以此為名。原一大隊,1980年更名為兩河村。2013年從達縣劃歸到通川區管轄。2020年5月18日因村級建制調整,高樓村和…[詳細] |
洞溝村 | ~202 | 村莊 | 此地白巖洞與車家溝合并時兩處各一字,故名。…[詳細] |
呂成村 | ~203 | 村莊 | 呂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寶泉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有一寺廟臨近清澈的河水旁,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詳細] |
英龍村 | ~206 | 村莊 | 此地傳說山地下有龍,后建有一廟,村名遂借取為名。…[詳細] |
魚河村 | ~209 | 村莊 | 此地靠河且盛產魚類,村名以此為名。原二大隊,1980年命名。2020年5月18日因村級建制調整,三臺村和漁河村合并為漁河村,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梓桐鎮建廟時,因有紫銅鑄的菩薩,取其同音梓桐廟而得名。
基本介紹:
達縣轄鎮。清屬綏定府寶芝鄉,1935年改為梓桐廟,1952年析碑廟、北山、鹿鳴、泥龍、慶云5個鄉建梓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1.2萬。達(川)通(江)公路過境。轄兩河、魚河、洞溝、峽谷、呂成、天生、寶泉、英龍、高樓、三臺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糧油加工、農機修配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子、豆類、花生。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紅三十軍政治部曾駐此,“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等石刻尤為著名。
歷史沿革: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屬綏定府寶芝鄉。
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改梓桐廟,屬達川區第十區。
1952年3月,析碑廟、北山、鹿鳴、泥龍、慶云5鄉置梓桐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2013年7月,梓桐鄉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2015年6月,撤銷梓桐鄉,設立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