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竹縣 | 隸屬:達州市 |
區劃代碼:511724 | 代碼前6位:51172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100 |
轄區面積:約20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4.2萬人 |
人口密度:約405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竹陽鎮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23個鎮、5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竹陽街道 | 14.69萬人 | 4.2km2 | 新掛牌成立的竹陽街道辦事處,轄新華、大同、和平、南城、大眾、竹陽6個社區和雙碑、高峰寺、云臺、檀木橋4個村所屬行政區域;
大竹縣轄鎮,縣府駐地。…[詳細] |
東柳街道 | 4.18萬人 | 26.2km2 | 東柳街道辦事處轄街道社區和東柳、解放、黃家壩、清風寺、群峰、匯河、幸福7個村所屬行政區域;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東柳鄉,1958年改公社,1…[詳細] |
白塔街道 | 13.1萬人 | 白塔街道辦事處轄西城、幸福、北城3個社區和白塔、雙馬(不含4、5、6、7、8村民小組)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詳細] | |
烏木鎮 | 1.25萬人 | 44.9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堡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烏木公社,1983年置烏木鄉。位于縣境中部,東柳河東岸,距縣城7公里。面積44.9平方…[詳細] |
團壩鎮 | 1.02萬人 | 48.2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團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48.2平方公里,人口2.2萬。大(竹)團(壩)公…[詳細] |
楊家鎮 | 2.33萬人 | 23.1km2 | 大竹縣轄鄉。1941年由渠縣劃歸大竹縣置楊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東柳河西岸,距縣城13公里。面積23.1平方公里,人…[詳細] |
清河鎮 | 1.97萬人 | 50.35km2 | 清河鎮位于四川東北部、大竹縣境內,巍巍巴山南麓,華瑩山北端,東柳河下游,是大竹縣北部二級中心場鎮。也是規劃即建的“匯—竹—墊”沿線上的政治、科技、文化…[詳細] |
柏林鎮 | 1.26萬人 | 43.7km2 | 大竹縣轄鎮。1941年由渠縣劃歸大竹縣置柏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4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東柳河西岸,距縣城25公里。面積43.…[詳細] |
石河鎮 | 5.21萬人 | 35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石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2.4萬。210國道過境。轄五四…[詳細] |
中華鎮 | 1.66萬人 | 44.5km2 | 2019年,撤銷城西鄉、黃家鄉和中華鄉,設立中華鎮,以原城西鄉、原黃家鄉和原中華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中華鎮的行政區域,中華鎮人民政府駐新拱橋街117號。…[詳細] |
石橋鋪鎮 | 2.84萬人 | 49km2 | 大竹縣轄鎮。唐太平縣治地,1953年置石橋鎮,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石橋鋪公社,1983年置鄉,1985年建石橋鋪鎮。位于縣境東北部,銅缽河…[詳細] |
觀音鎮 | 3.92萬人 | 26.9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觀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部,銅缽河中游東岸,距縣城26公里。面積26.9平方公里,人口1.5萬。文…[詳細] |
周家鎮 | 3.63萬人 | 38.6km2 | 大竹縣轄鎮。1953年置周家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38.6平方公里,人口2.9萬…[詳細] |
石子鎮 | 1.54萬人 | 33.1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石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東河西岸,距縣城34公里。面積33.1平方公里,人口1.4萬。大(竹…[詳細] |
文星鎮 | 2.68萬人 | 49.5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文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銅鑼山東麓,距縣城26公里。面積49.5平方公里,人口2.3萬。大(竹…[詳細] |
媽媽鎮 | 1.56萬人 | 31.7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媽媽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黃灘河西岸,距縣城14公里。面積31.7平方公里,人口1.7萬。高(…[詳細] |
高穴鎮 | 1.7萬人 | 25.6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高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黃灘河西岸,距縣城14公里。面積25.6平方公里,人口2萬。大(竹)石…[詳細] |
歐家鎮 | 1.11萬人 | 37.6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歐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37.6平方公里,人口0.9萬。210國道縱貫境…[詳細] |
廟壩鎮 | 3.95萬人 | 35.1km2 | 大竹縣轄鎮。1953年置廟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5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35.1平方公里,人口1.7萬。…[詳細] |
清水鎮 | 2.11萬人 | 44.8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清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44.8平方公里,人口2萬。210國道貫穿境內。…[詳細] |
月華鎮 | 1.99萬人 | 59.2km2 | 月華鎮位于縣城北部,距離縣城12公里,面積5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271畝,森林覆蓋率15%),是2004年2月6日由原余家、月華兩個鄉合并…[詳細] |
高明鎮 | 1.4萬人 | 54.1km2 | 高明鄉位于大竹縣東南,地處大竹縣與墊江縣交界處,東到墊江縣,西至大竹城,北通周家鎮,南達石子鎮,距縣城42公里,竹周路、竹墊路、觀文路貫穿全鄉,交通…[詳細] |
童家鎮 | 1.35萬人 | 34km2 | 大竹縣轄鎮。1953年置童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銅鑼山東麓,距縣城23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人口1.6萬。文(星)觀…[詳細] |
天城鎮 | 7846人 | 33.3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雙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天城公社,1983年置天城鄉。位于縣境東南部,東河東岸,距縣城28公里。面積33.3平…[詳細] |
四合鎮 | 1.34萬人 | 29.9km2 | 大竹縣轄鄉。南梁鄰山縣治地,明、清順慶分府治地,1953年置四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東河北岸,距縣城36公里。面積29…[詳細] |
永勝鎮 | 1.22萬人 | 48.2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永勝公社,1983年置永勝鄉。位于縣境東北部,銅缽河西岸,距縣城26公里。面積48.2…[詳細] |
朝陽鄉 | 9047人 | 51.9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清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朝陽公社,1983年置朝陽鄉。位于縣境北部,烏木水庫北段東岸,距縣城10公里。面積51…[詳細] |
安吉鄉 | 1.02萬人 | 41.2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安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北部,銅缽河中游西岸,距縣城34公里。面積41.2平方公里,人口1.6萬。…[詳細] |
八渡鄉 | 6268人 | 54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八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明月峽山西麓,距縣城26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1.4萬。周(家…[詳細] |
楊通鄉 | 7079人 | 26.5km2 | 大竹縣轄鄉。1953年置楊通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東河西岸,距縣城31公里。面積26.5平方公里,人口1.3萬。大(竹)…[詳細] |
川主鄉 | 1.16萬人 | 24.3km2 | 大竹縣轄鄉。1930年置川主鄉,1945年更名新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川主公社,1983年置川主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地產大竹得名,據《太平寰宇記》:以邑界多產大竹為名。
基本介紹:
一、享有中國苧麻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美譽的大竹縣,位于四川東部,達州南部。唐久視元年置縣,縣城竹陽鎮。全縣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耕地93.14萬畝,轄50個鄉鎮、384個行政村,總人口105萬人。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50億元,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達1.2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40元。
大竹轄竹陽鎮71561烏木鎮18889楊家鎮16810清河鎮20607柏林鎮22427石河鎮24124石橋鋪鎮25060觀音鎮15350周家鎮28626石子鎮13544文星鎮22739高穴鎮17793廟壩鎮17178清水鎮18721城東鄉14202城西鄉1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4年12月,2024賽迪西部百強縣名單公布,大竹縣名列第33名。
2024年12月,大竹縣上榜2024全國旅游百強縣市第64名。
2024年1月,大竹縣被評定為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
2023年11月,入選四川省第三批鄉村水務示范縣名單。
2022年12月,大竹縣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大竹縣為國家級制種大縣(水稻)。
2022年1月,大竹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被確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2021年12月,確定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
歷史沿革:
大竹,先秦屬巴國,秦漢屬巴郡。
南梁大同三年(537),以宕渠之東界置鄰山、鄰水縣,并置鄰州管轄2縣。
鄰州治、鄰山縣治均在金城(今大竹縣四合鎮),這是今大竹境內置縣之始。
唐武德元年(618),分墊江置鹽泉縣,縣治設在今大竹縣童家鎮境內。
鄰山、鄰水、墊江、鹽泉4縣同屬鄰州。
八年(625)廢鄰州,并將鹽泉并入鄰山,改屬梁州。
唐武周久視元年(700),分宕渠縣東界置大竹縣,“以邑界多產大竹為名”,屬蓬州。
區劃: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