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興區 | 隸屬:內江市 |
區劃代碼:511011 | 代碼前6位:51101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川K |
長途區號:0832 | 郵政編碼:641100 |
轄區面積:約11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8.14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14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東興街道 | 10.12萬人 | 12.28km2 | 東興街道辦事處位于內江主城區東北部的沱江河東岸,系東興區政府所在地,東與新江街道相鄰,南隔沱江與市中區相望,西與西林街道、勝利鎮相聯,北與高橋鎮接壤…[詳細] |
西林街道 | 19.2萬人 | 西林街道辦事處成立于1995年10月,位于東興區西北部,因西林寺在此而得名。街道駐地內江市東興區太白路37號,東臨東興街道,南、西隔沱江與市中區相望,…[詳細] | |
新江街道 | 1.92萬人 | 16.61km2 | 新江街道辦事處處主城區東南部,沱江河東岸,辦事處住九龍橋。東隔大清流河與小河口鎮相望,南隔沱江河與市中區樂賢鎮相鄰,西與東興街道相連,北與高橋鎮、郭北…[詳細] |
田家鎮 | 4.91萬人 | 40.86km2 | 基本情況:田家鎮位于東興城區東北部,地處東興區腹心,東北鄰太安鄉,東南鄰柳橋鄉,西南鄰高橋鎮,西北鄰同福鄉,距離城區12公里,內高公路橫跨全境,小青龍…[詳細] |
郭北鎮 | 2.69萬人 | 60.3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鎮。清名郭家場,1913年為郭家鄉,1942年析置郭北鄉,1953年析郭北鄉置郭北鎮,1958年鎮鄉合并建郭北公社,1984年復置鄉,1…[詳細] |
高梁鎮 | 2.29萬人 | 高梁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132個村民小組,42865人,幅員面積93.97平方公里。2019年,撤銷大治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高梁鎮管轄,高…[詳細] | |
白合鎮 | 3.23萬人 | 68km2 | 白合鎮地處內江市東興區的東部,距內江城區28公里。海拔高度:366米。連接四川省與重慶市的跨省公路“內吳公路”穿境而過。城域內公路四通八達,五條過境公…[詳細] |
順河鎮 | 2.4萬人 | 83.2km2 | 順河鎮位于東興區的東部,距城區20公里,海拔高度:335米。全鎮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幅員面積83.2平方公里,輻射半徑15公里,輻射人口10余萬…[詳細] |
雙才鎮 | 3.23萬人 | 雙才鎮位于東興城區東北,距離城區9公里。東鄰田家鎮,南接勝利鎮,西與富溪鎮毗連,北壤雙橋鎮,國道247線(內安公路)橫貫全鎮,因郭雙才等28位征糧剿匪…[詳細] | |
楊家鎮 | 1.35萬人 | 46.56km2 | 楊家鎮位于東興區城東北面,距內江城45公里,海拔高度:343米。地理位置東面的熊家村與安岳縣的元壩鄉分界,南面的觀音井村與蘇家鄉相連,西與白合、安仁鄉…[詳細] |
椑木鎮 | 7萬人 | 14.2km2 | 椑木鎮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距內江主城區約7公里,幅員面積117平方公里,轄34個村(社區),戶籍總人口11.8萬,是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群眾體育先進…[詳細] |
石子鎮 | 1.38萬人 | 41.2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鎮。清名石子鎮,1913年改石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復置石子鎮。位于區境東北部,距市區31公里。面積41.…[詳細] |
永興鎮 | 1.96萬人 | 54.5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鎮。清為永興場,1913年改永興鄉,1942年更名永東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市區18公里。面積54.…[詳細] |
平坦鎮 | 1.43萬人 | 60.4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鄉。清為平灘場,1913年改平灘鄉,1958年并入順河公社,1962年析置平坦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區境東部,大清流河右岸,距市區2…[詳細] |
雙橋鎮 | 2.42萬人 | 49.4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鄉。區屬玉米制種基地。清為雙河場,1913年改雙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雙橋公社,1984年置雙橋鄉。位于區境北部,距市區…[詳細] |
富溪鎮 | 1.44萬人 | 43.4km2 | 內江市東興區轄鄉。1913年置富溪鄉,1958年并入順江公社,1962年析建富溪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北部,沱江左岸,距市區12公里。面積…[詳細] |
永福鎮 | 1.17萬人 | 42.38km2 | 永福鄉位于川中南腹地的沱江岸邊,東興城區東北部41公里處。東面與楊家鎮相鄰,東南與高梁鎮相鄰,西南與安岳縣南勛鄉相鄰,西北與安岳縣天林鎮相鄰,東北與安…[詳細] |
地名由來:
1989年由內江縣改設,因政府駐地東興鎮得名;另說以古東興場命名。
基本介紹:
內江市東興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處沱江中游,幅員面積1181平方公里,現轄17個鎮(街道),總人口89萬,是革命老區,獲得“中國天冬之鄉”稱號。先后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市、區)、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全省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先進縣(市、區)、省市脫貧攻堅先進縣(市、區)、全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單位、省級雙擁先進區、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等榮譽。
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內江市東興區原名內江縣,東漢置縣,名漢安,北周稱中江,隋改內江,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1989年11月撤縣建區。因涌現出“當代世界第一畫家”張大千、著名國畫大師張善子、“書法一絕”公孫長子、“新聞巨
榮譽排行:
2024年8月,東興區被授予天府旅游特色縣。
2024年1月,東興區被認定為四川省第五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3年12月,四川省水利廳公示東興區為四川省2023年度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022年12月,入選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范縣名單。
2022年10月,東興區被評定為第六批四川省“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2022年9月,東興區被確定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2022年1月,東興區稻菜現代農業園區被確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東興區人口數量為68.14萬人,位列內江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四川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7位。
歷史沿革:
區今境為秦巴郡地。
西漢為犍為郡資中縣的轄區。
東漢永建年間(126-144)時始署漢安縣,初隸益州犍為郡,后隸江陽郡轄(今瀘州市)。
后江陽郡廢,漢安縣還屬犍為郡。
建安十八年(213),改隸江陽郡。
東晉沒于獠,縣廢。
北周天和二年(567)改置中江縣屬資中郡。
隋開皇元年(581),文帝避父楊忠諱,以原中江城居于因江水環繞形為半島之內故改名內江縣,屬資陽郡,內江之名始于此。
隋大業十一年(615)析咸南一部
區劃: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