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堵格鎮 | 隸屬:會東縣 |
區劃代碼:513426102 | 代碼前6位:513426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5200 |
轄區面積:約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堵格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社區位于堵格鎮政府所在地,故名。2020年5月13日,村級建制調整時,撤銷堵格村1組和2組,新設立堵格社區。…[詳細] |
堵格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指原堵格鄉。2020年5月13日,村級建制調整時,合并原堵格村3組和羊槽村,設立新的堵格村。…[詳細] |
火坪村 | ~202 | 村莊 | 據傳兩百多年前,此坪已燒荒墾殖,故名。原屬堵格鄉管轄。2013年4月9日,撤鄉建鎮后屬堵格鎮管轄。…[詳細] |
團圓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村龔、羅、高三姓團團圓圓,和睦相處,故名。…[詳細] |
賒租村 | ~207 | 村莊 | 相傳,清時漢人向此地彝族頭人租種土地,常欠地租,故名。…[詳細] |
火山村 | ~211 | 村莊 | 因森林茂密,過去常發生山火,故名。原屬火山鄉管轄。2013年4月9日,撤鄉建鎮后屬堵格鎮管轄。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小彎子村、白果村和火山村2、3…[詳細] |
半箐村 | ~214 | 村莊 | 因半山有地下水浸出,植被茂盛,故名。原屬火山鄉管轄。2013年4月9日,撤鄉建鎮后屬堵格鎮管轄。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切路村和半箐村,設立新的半箐…[詳細] |
三坪村 | ~216 | 村莊 | 因境內有3個坪子,故名。原名劉家坪大隊。屬原坪塘鄉管轄。1981年更名為三坪大隊。2013年4月9日,撤鄉建鎮后屬堵格鎮管轄。…[詳細] |
燕子村 | ~226 | 村莊 | 因此地巖洞內有燕子筑巢而居,故名。原屬火山鄉管轄。2013年4月9日,撤鄉建鎮后屬堵格鎮管轄。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刷把村、燕子巖村和火山村1組,…[詳細] |
坪塘村 | ~227 | 村莊 | 指當地原鄉政府---坪塘鄉政府。2020年5月13日村級建制調整時由原放馬坪村和戚家灣村合并而新設立為坪塘村。…[詳細] |
普卓村 | ~228 | 村莊 | 彝語,意為優秀的少數民族。2020年5月13日,村級建制調整時,合并云南村和黑塘村,設立普卓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光緒時,吉祿二土司各據一地,以過路箐埡口為界,人難通地,故稱堵隔,后將隔字寫成格。故名堵格。
基本介紹:
會東縣轄鄉。原屬會理縣鯵魚區魚格鄉,1952年置堵格鄉,1958年與火山鄉合并建堵格公社,1966年更名紅旗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6公里。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0.8萬。會(理)葫(蘆口)公路過境。轄堵格、羊槽、賒租、菩薩箐、小村子、五省廟、團圓、切路、火坪9個村委會。以牧業為主,是省、州、縣半細長羊改良重點鄉。現已成為省、州半細毛羊改良育種場地。農業主產馬鈴薯、玉米。種植蔬菜、蘋果。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堵格鎮入選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森林小鎮。
歷史沿革:
會東縣建縣前,今堵格鎮境域屬會理縣鲹魚區魚格鄉。
1952年7月,析會理縣、巧家縣設立會東縣;境內分別設立堵格鄉、火山鄉、坪塘鄉,均屬會東縣新堵區。
1955年,撤銷新堵區,堵格鄉、火山鄉、坪塘鄉劃歸鲹魚區。
1958年,撤鄉改公社,原堵格鄉、火山鄉合并設立堵格人民公社,原坪塘鄉改設為坪塘人民公社。
1966年,堵格人民公社更名為紅旗人民公社,坪塘人民公社更名為上游人民公社。
1981年,由紅旗人民公社分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