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劍閣縣 | 隸屬:廣元市 |
區劃代碼:510823 | 代碼前6位:5108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川H |
長途區號:0839 | 郵政編碼:628300 |
轄區面積:約32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3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下寺鎮 | |
下轄地區:27個鎮、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普安鎮 | 6.39萬人 | 58.1km2 | 普安鎮轄屬廣元市劍閣縣,位于縣域腹地,是省歷史文化名城,全縣的工商貿易、教育文化中心與交通樞紐,及劍門5A級景區重要景點旅游目的地。幅員面積59平方公…[詳細] |
龍源鎮 | 1.22萬人 | 87.32km2 | 龍源鎮位于劍南路,距劍閣老縣城21公里,所轄16個村,52個村民小組.3953戶,14762人,耕地面積20628畝。幅員面積達87.32平方公里。集…[詳細] |
鹽店鎮 | 9115人 | 75.61km2 | 一、基本情況: 鹽店鎮位于劍閣縣西北部,東經105°37″,北緯32°05″,南與江油市二郎廟鎮為鄰,西與柳溝鎮相連,北與青川縣竹園鎮交界,距縣城45…[詳細] |
柳溝鎮 | 1.12萬人 | 56.4km2 | 柳溝鎮位于劍閣縣中西部,108國道必經之地,距離縣城54公里,東與義興鎮接壤,南連武連鎮、開封鎮,西臨東寶鎮,北與普安鎮、鹽店鎮為鄰。2020年行政區…[詳細] |
武連鎮 | 1.13萬人 | 75km2 | 武連為歷史文化名鎮,劍門蜀道旅游重要節點。轄11個村65個組1個社區 ,5276戶16705人(其中集鎮5895人;農村10810人,勞動力6897人…[詳細] |
東寶鎮 | 7123人 | 67.9km2 | 東寶鎮地處劍閣縣西北部,東鄰劍閣秀鐘,西靠江油,南接梓潼,與三縣(市)接壤,毗鄰108國道。幅員面積66.79平方公里,轄5個村1個社區,人口1.17…[詳細] |
開封鎮 | 3萬人 | 70.1km2 | 開封鎮,因治所地首開尾封的地勢而得名,位于劍閣縣西南部,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南朝齊時設華陰縣(治今開封鎮),1912年設開封鄉,1985年鄉改鎮…[詳細] |
元山鎮 | 1.64萬人 | 102km2 | 劍閣縣元山鎮,位于川北,地處梓潼、鹽亭、南部、劍閣四縣交匯處。東連演圣鎮及南部縣、鹽亭縣,西南接梓潼縣,北鄰王河鎮。幅員面積102平方公里。轄21個行…[詳細] |
演圣鎮 | 5538人 | 44.1km2 | 演圣鎮位于劍閣最南端、東與長嶺接壤、南至元山鎮,西到柘壩鄉,北達吼獅鄉。距縣城153公里,省道302公路穿境而過。幅員面積47.5平方公里,轄10個村…[詳細] |
王河鎮 | 1.36萬人 | 42.1km2 | 王河鎮是劍閣縣的建制鎮,1952年建王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公店鄉并入建鎮,1995年公店多拆出王河鎮。2020年因區劃…[詳細] |
公興鎮 | 1.92萬人 | 39.6km2 | 劍閣縣轄鎮。1952年建公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60公里。面積39.6平方公里,人口1.2萬![詳細] |
金仙鎮 | 1.08萬人 | 33.7km2 | 金仙鎮位于劍閣縣南部,總面積80.3平方千米,距離縣城103公里,轄區總人口18366人,東與涂山鎮接壤,南與南部縣太霞鄉為鄰,西與演圣鎮相連,北與公…[詳細] |
香沉鎮 | 7849人 | 53km2 | 劍閣縣香沉鎮位于劍閣東南邊陲,東接蒼溪,南接閬中。全鎮幅員面積53平方公里,居民15000余人。山青水秀,風景幽美,氣候宜人。
秀麗的香沉河自北向…[詳細] |
白龍鎮 | 3.41萬人 | 74.9km2 | 劍閣縣轄鎮。1951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43公里。面積74.9平方公里,人口1.6萬。劍…[詳細] |
鶴齡鎮 | 1.46萬人 | 88.4km2 | 鶴齡鎮位于劍閣縣東南部,幅員面積88.4平方公里,是劍閣縣城鎮發展軸中的重點鎮之一,轄11個村(社區),7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3743人。東與…[詳細] |
楊村鎮 | 1.19萬人 | 60.7km2 | 楊村鎮位于劍閣縣東南,距老縣城普安鎮54公里,距縣城下寺鎮98公里,東與樵店鄉交界,南與香沉接壤,西與白龍鎮毗連,北與木馬鎮為鄰。全鎮幅員面積69.2…[詳細] |
羊嶺鎮 | 1.01萬人 | 38.1km2 | 羊嶺鎮,隸屬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地處劍閣縣東南部,東與蒼溪縣白橋鎮、禪林鄉接壤,南與香沉鎮、閬中市橋樓鄉為鄰,西與楊村鎮相連,北與鶴齡鎮、樵店鄉毗鄰…[詳細] |
江口鎮 | 8524人 | 68.5km2 | 江口鎮位于劍閣縣東北部,距老縣城38公里,新縣城42公里,地處嘉陵江中游,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與昭化區丁家鄉相鄰,南連柏埡鄉、木馬鎮,西接聞溪鄉,北…[詳細] |
木馬鎮 | 1.02萬人 | 56.6km2 | 木馬鎮位于劍閣縣東部,鎮政府距縣城60公里,東與昭化區虎跳鎮、青牛鄉接壤,南與樵店鎮、店子鎮相連,西與普安鎮相鄰,北與江口鎮相接。全鎮幅員面積105.…[詳細] |
劍門關鎮 | 1.62萬人 | 132.4km2 | 劍門關鎮地處108線,幅員面積132.4平方公里,轄15個村、一個居委會,105個村民小組,34個行政事業單位,總戶數4777戶,農業戶4005戶,非…[詳細] |
漢陽鎮 | 5900人 | 142.8km2 | 漢陽鎮位于劍閣縣北部,地處新老縣城之間,緊鄰劍門關、翠云廊景區!皟身椄母铩焙筝1個社區7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3.35平方公里,總人口10521人,其…[詳細] |
下寺鎮 | 5.31萬人 | 96km2 | 下寺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中部河谷地帶,劍閣縣北部,地處劍門關風景區北入口,清江河流域,東靠利州區赤化鎮、昭化區大朝鄉,南…[詳細] |
涂山鎮 | 6560人 | 41.8km2 | 涂山鎮,位于劍閣縣境南部,東臨閬中市,南接南部縣,西與金仙鎮接壤,北與公興鎮相鄰,素有劍閣“南大門”之稱。距縣城101公里,幅員面積41.8公里,耕地…[詳細] |
店子鎮 | 5726人 | 65.7km2 | 店子鎮在南朝宋大明年間(457-464),設白水縣。北朝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更名永歸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950年1月,設店子鄉,屬…[詳細] |
張王鎮 | 5185人 | 68.4km2 | 張王鎮地處嘉陵江畔,東以嘉陵江為界,南與江口鎮相連,西與劍門關鎮接壤,北與元壩區紅巖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68.4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33…[詳細] |
姚家鎮 | 7583人 | 姚家鎮位于劍閣縣西北部邊緣,東鄰漢陽鎮,東部和南部與普安鎮相連,西靠鹽店鎮,北接青川縣竹園鎮,幅員面積118.8平方公里,轄9村1社區、53個村民小組…[詳細] | |
義興鎮 | 5916人 | 63.29km2 | 義興鎮位于劍閣縣西部,1952年設義興鄉,1958年改鄉為公社,1984年公社改為鄉。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以原義興鄉,原高池鄉大營村和原涼山鄉甘水…[詳細] |
秀鐘鄉 | 4725人 | 53.9km2 | 秀鐘鄉為劍閣縣轄鄉。1952年建秀鐘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秀鐘鄉位于劍閣縣西南端,東與柳溝鎮、西廟鄉接壤,南與垂泉鄉、武連鎮相連,西…[詳細] |
樵店鄉 | 5247人 | 41.6km2 | 樵店鄉地處劍閣縣東南邊陲,歷史悠遠,是清代名人李榕的故里。我鄉總人口9957人,總面積43.1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528畝,轄行政村6個。貫穿鄉域…[詳細] |
地名由來:
以三國時諸葛亮用兵于此,在劍山鑿石架空建飛梁閣道,故名;據《水經注》載: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
基本介紹:
劍閣縣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守劍門關險,是連接四川與陜西、甘肅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之間,總面積3200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地貌特點顯著。它的四周,東鄰蒼溪縣,西界梓潼縣、江油市,南連閬中、南部縣,北接廣元市青川縣、利州區、元壩區,108國道、寶成鐵路縱貫境內,嘉陵江依縣東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縣轄12區(開發區)57鄉(鎮),人口67萬。縣城普安鎮(座落在縣中部偏北的漢陽山麓、聞溪河畔,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萬余人,現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交通、水資源等制約因素,已不能適應經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市第23位。
2024年8月,入選四川省“第四批鄉村水務建設縣”名單。
2024年4月,四川省商務廳公布四川省首批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激勵縣名單,劍閣縣上榜。
2023年12月,劍閣縣被確定為2023年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效果突出縣(市、區、旗)。
2023年11月,劍閣縣被評定為第二批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
2022年8月,劍閣縣被確定為首批四川省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
2022年8月,劍閣縣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2022年1月,劍閣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被確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2022年1月,劍閣縣被評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縣(市、區)。
歷史沿革:
夏商時,今劍閣縣屬梁州。
西周時屬雍州。
春秋戰國時(前770-221)大部分蜀國轄地,東南小部屬巴國領域。
周慎靚王五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歸秦國版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后,實行郡縣制,劍境大部屬蜀郡葭萌縣,東部屬巴郡閬中縣。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劍地分屬于廣漢郡梓潼縣、葭萌縣和巴郡閬中縣。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分屬于梓潼、葭萌、德陽、閬中四縣管轄。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
區劃: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