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麥崩鄉 | 隸屬:康定市 |
區劃代碼:513321205 | 代碼前6位:5133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川V |
長途區號:0836 | 郵政編碼:626000 |
轄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28人 |
人口密度:約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為舍村 | ~201 | 村莊 | 藏語,意為“靠近”,故名。解放前屬魚通鄉第五保,解放后19582年為麥崩村。1955年為麥崩社,1959年為麥崩一生產隊,1966年改為紅星一隊,19…[詳細] |
日央村 | ~202 | 村莊 | 藏語,意為“地形較平坦,居住集中”,故名![詳細] |
敏遷村 | ~204 | 村莊 | 敏遷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磨子溝村 | ~205 | 鄉中心區 | 此地溝上建有一磨房。解放前屬魚通鄉第五保,解放后1952年為磨子溝村,1955年為磨子溝社,1959年為磨子溝生產隊,1966年改為力新生產隊,197…[詳細] |
昌昌村 | ~206 | 村莊 | 藏語,意為“佳音,傳遞好消息地方”,故名![詳細] |
瓜達溝村 | ~207 | 村莊 | 瓜達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廠馬村 | ~208 | 村莊 | 藏語,意為“從山下到山頂都是不平不陡的中間地形,像木面槽形”,故名![詳細] |
含泥村 | ~209 | 村莊 | 魚通話,意為“風景很好的高山”,故名。解放前屬魚通鄉第五保,1952年為上火地村,1955年為上火地社,1959年為上火地生產隊,1966年改為先鋒隊…[詳細] |
下火地村 | ~210 | 村莊 | 境內的土地屬于火燒后形成,故名。解放前屬魚通鄉第五保,解放后1952年為下火地村,1955年改為下火地社,1959年改為下火地生產隊,1966年改為解…[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傳很久以前,大渡河邊的村民到此打獵,休息時不慎將谷物灑落在石縫里。第二年重游此地時發現小麥長勢很好,故得名為“麥崩”。
基本介紹:
康定縣轄鄉。1952年置麥崩鄉,1966年改紅星公社,1975年更名麥崩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7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人口0.3萬。轄為舍、日央、高悟、敏千、磨子溝、昌昌、瓜達溝、廠馬、含泥、下火地1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小麥、黃豆。牧業多為牛、馬、羊、豬,經濟林木有花椒、核桃、蘋果。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麥崩鄉入選2019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文化旅游:
魚通官寨位于康定市麥崩鄉為舍村和日央村,距康定市50公里。這里氣候宜人,生活著一支充滿神秘色彩的被稱為“貴羌”的藏族特殊族群,他們大多居住在木石材質、飛檐雕梁,堪稱“活化石”的傳統建筑里,如
歷史沿革:
1952年,設麥崩鄉。
1966年,改為紅星公社。
1975年,更名麥崩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