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響石鎮 | 隸屬:隆昌市 |
區劃代碼:511028102 | 代碼前6位:511028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K |
長途區號:0832 | 郵政編碼:642150 |
轄區面積:約5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2萬人 |
人口密度:約5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前鋒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社區居民希望積極身上、勇當先鋒,故名。解放后是原前鋒鄉政府所在地,1992年前鋒鄉撤鄉并入響石鎮,此地人口居住集中,有前鋒小學、前鋒中學、農貿市場,是…[詳細] |
龍井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該村境內有一口水井,龍字取吉祥、興旺的寓意,村民故取龍井為名。…[詳細] |
響石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此地有一座在隆昌聞名的山,名為響石山,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桃園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此處有較多桃樹,故名。解放后屬吉慶鄉的和平,團結,友愛三個村,1956年撤區并鄉仍屬吉慶鄉,58年公社化時改為響石公社“4管區”1961年改為4大隊,…[詳細] |
吉慶村 | ~205 | 村莊 | 此名寄托了當地群眾希望擁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詳細] |
群樂村 | ~215 | 村莊 | 此名寄托了當地群眾希望擁有美好快樂的愿望,故名。…[詳細] |
天成村 | ~216 | 村莊 | 當地群眾希望擁有先天的優勢和注定能成功,故名。…[詳細] |
龍鳳村 | ~217 | 村莊 | 村民希望本村的小孩子都能成龍成鳳,故名。…[詳細] |
寶峰村 | ~223 | 村莊 | 此地有一寺廟名為寶峰寺,故名。1953年為龍鳳公社一管區,1966年為前鋒鄉一大隊,1981年更名為前鋒鄉寶峰大隊,1984年改為前鋒公社寶峰村,19…[詳細] |
石峽村 | ~230 | 村莊 | 此地有一小峽谷,兩側小山坡植被稀少,山石裸露,故名。…[詳細] |
青龍村 | ~231 | 村莊 | 此地有一小山脈形似一條龍,山上樹木青翠茂密,故名。…[詳細] |
海龍村 | ~232 | 村莊 | 此地位于龍市河旁邊,居住于此的村居把河夸張成海,寓意眾多力量匯聚一起,村民團結,故名。…[詳細] |
龍口村 | ~233 | 村莊 | 此地有一山形似一條龍,該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龍嘴處,故名龍口村,故名。…[詳細] |
黃龍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地質為黃色砂巖構成,山坡串聯形似一條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古時場鎮最高處有一卵巨石叩之有聲,故而得名“響石”。
基本介紹:
隆昌縣轄鎮。清末設響石鎮,1940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51平方公里,人口4.8萬。公路通縣城。轄寶峰、長橋、高洞、永高、羅堂、鑼鼓、觀音、石硤、官主、天成、龍鳳、南沖、巫山、河壩、海螺、水口、老林、巴山、柿子、桃園、吉慶、醬園、石廟、壩上、大屋、園倉、永安、小咀、喜神、鷹咀、群樂31個村委會和響石山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水泥、采煤、農機、食品等廠、礦。農業主產水稻,兼產高粱、花生、蔬菜、席草,養殖生豬、蠶。是縣西南農副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榮譽排行:
2009年1月,響石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年),析南鄉設響石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
1951年,復鎮,同時析置吉慶、青龍、群樂、水口、觀音、龍鳳等鄉。
1956年,青龍、群樂2鄉并入吉慶鄉。
1958年,與吉慶鄉合并為響石公社。
1961年,析置青龍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鄉改鎮。
1992年,青龍、前鋒、水口3鄉并入。
曾琦,原名宗,字慕韓,屬龍。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隆昌縣,成都高等學堂分設中學畢業,入法政學堂。辛亥革命后執筆于成都《商會公報》、《四川公報》,并出任重慶《國民新報》主筆。1913年8月在重慶參與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