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錦屏鎮 | 隸屬:冕寧縣 |
區劃代碼:513433110 | 代碼前6位:51343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5600 |
轄區面積:約34.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870人 |
人口密度:約2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二寺營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727年雍正王朝為鞏固西部,派出部隊二十四營駐扎瀘寧討伐叛逆反對分裂,設立瀘寧營,再逐漸的形成的二寺營,故名。…[詳細] |
新榮村 | ~201 | 村莊 | “欣榮”的諧音“新榮”,寓意境內人民生活水平較欣欣向榮,故名。…[詳細] |
龍行村 | ~202 | 鄉中心區 | 因境內有一條山溝名叫龍行溝,故名。1958年改為南河公社,改名為一大隊。1960年屬南河鄉,改一大隊為龍行溝村。2020年5月19日,冕寧縣人民政府批…[詳細] |
金光村 | ~203 | 村莊 | 村莊的背后有一座名為錦屏的山,每天早上太陽出來照在錦屏山上的時候形成了光線反射,看似象佛光,故名。…[詳細] |
寶元村 | ~204 | 村莊 | 清朝時期,當地一個姓盧的醫生醫術高明,經常幫朝廷的官員看病,一位朝廷官員(據說是一位宰相)就賜了他一個8尺長的牌匾,上寫著寶元堂三個字,此匾掛在盧家大…[詳細] |
海泉村 | ~205 | 村莊 | 境內有一條以大泉流水成溝的山溝叫海泉,故名。…[詳細] |
三棵樹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有三棵古朱木樹,故名。1952年置南河鄉,實行鄉制,隸屬金礦縣;1958年改為南河公社,改名為二大隊。1960年成立三棵樹村。2020年5月19…[詳細] |
木洛村 | ~207 | 村莊 | 境內有一條山溝名叫木洛,故名。解放初,屬冕寧縣。1958年改為南河公社,改名為六大隊。1960年金礦縣撤銷劃歸冕寧縣,仍屬南河鄉,改六大隊為木洛村。2…[詳細] |
青絲塘村 | ~208 | 村莊 | 境內有一個名為青絲塘的大水塘,故名。1952年命名為青絲塘村,1952年將和愛鄉的青絲塘村等村劃出建置青納鄉,2019年撤銷青納鄉,將青絲塘村劃歸錦屏…[詳細] |
五里村 | ~209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從瀘寧街道距二寺營五華里牌坊,故名。…[詳細] |
馬莊村 | ~210 | 鄉中心區 | 因過去這里過去是養馬的村莊,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南安村 | ~211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條山溝名叫南安溝,故名。1953年12月20日建立南安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19日將海子村和南安村合并為南安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錦屏鎮因人民政府駐地后山崖似錦屏而得名。
基本介紹:
冕寧縣錦屏鄉他處涼山冕寧縣西部的雅礱江西岸距縣城93.4公里,是瀘寧片區中心腹地,屬典型高山峽谷地背靠巍峨的錦屏山,面臨滾滾而下的雅礱江、對外交通要道是棉錦公路和錦屏大橋,全鄉幅員面積34.17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085戶4685人,其中漢族4600人,少數民族85人,全鄉現有耕地5047.08畝,其中水田1746.70畝,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蠶桑、花椒、水果為主,畜牧業是一大經濟支柱,鄉境內有初級中學一所,鄉中心小學一所,鄉衛生院一所,村醫療站9個,信用社1個,鄉境內有瀘寧片區唯一的集鎮,逢三、六、九趕場,是瀘寧區商品集散的重要地區。錦屏鄉曾被涼山州
歷史沿革:
1950年,設瀘寧鎮。
1953年,更名錦屏鄉,屬金礦縣。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2014年,撤鄉設鎮。
2019年12月,撤銷南河鄉和青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錦屏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