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槐花鎮 | 隸屬:蓬溪縣 |
區劃代碼:510921204 | 代碼前6位:5109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J |
長途區號:0825 | 郵政編碼:629100 |
轄區面積:約2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24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向陽街5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槐花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因地處槐花鎮集鎮,故取鄉鎮名稱得名,故名。…[詳細] |
板橋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板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新勝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新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峨眉村 | ~201 | 村莊 | 元末明初時,境內西,槐花鋪東有一座山,名峨眉山,山高路險,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為防匪患,周邊村民在此建山寨狙匪,名峨眉寨。清代初,建寺廟,香火旺盛,遠…[詳細] |
鳳凰村 | ~202 | 村莊 | 鳳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哨樓村 | ~206 | 村莊 | 明朝末年,在蓬社二縣驛道交接處,匪患不斷,因山高林密,常有過往行人被劫,因而在此處建立哨樓以防匪患,建村時以此命名,故名![詳細] |
擦耳巖村 | ~207 | 村莊 | 據查,明朝年間,此地人煙稀少,道路狹窄,村人到集市上去都得經過山間小道,一不留意耳朵就會被巖石擦到,故而得名擦耳巖,故名![詳細] |
獅橋村 | ~208 | 鄉中心區 | 隋朝時在槐花鋪設驛站,槐花至射洪的驛道途徑此地,有石橋通老營窩,石橋頭有一對石獅子,故而得名獅橋,建村時沿用此名,故名![詳細] |
跳墩村 | ~210 | 鄉中心區 | 境內玉帶溪上修建跳墩子(過河的建筑,不是橋),方便行人生產、生活、交通之需,村,故名。…[詳細] |
土橋堰村 | ~210 | 鄉中心區 | 土橋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紫福村 | ~211 | 村莊 | 此地原有紫福觀,村名遂借取觀名為名。1981年3月,蓬溪縣地名辦公室對全縣地名進行了普查,板橋鄉各村經普查后,重定村的標準名稱,二村定名為紫福村![詳細] |
石門埡村 | ~212 | 村莊 | 此地位于兩座石山之間的埡口處,故名。1981年3月,蓬溪縣地名辦公室對全縣地名進行了普查,板橋鄉各村經普查后,重定村的標準名稱,三村定名為石門埡村![詳細] |
寨井溝村 | ~213 | 村莊 | 早年間此地人們為了飲水方便,便合力開挖了一口水井,并在井口處修建了防護帶,并取名寨井;村名遂借取井名為名。…[詳細] |
雙鳳橋村 | ~215 | 鄉中心區 | 因此村有兩位德高望重的人,后來修橋時將橋命名為“雙鳳橋”,村名遂借取橋名為名![詳細] |
桑樹灣村 | ~216 | 鄉中心區 | 早年間,此地種植的桑樹較多,故名桑樹灣,故名![詳細] |
松柏溝村 | ~219 | 村莊 | 早年間,此地山溝上長滿了松樹和柏樹,故名![詳細] |
魚欠咀村 | ~221 | 鄉中心區 | 魚欠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杜家橋村 | ~222 | 鄉中心區 | 杜家橋原名花花橋,因橋墩碼頭的精美而得名,后杜氏先祖于清乾隆年間遷來此地而重新命名杜家橋,村以此命名,故名![詳細] |
五面山村 | ~225 | 村莊 | 因此地周圍八個方位有五個方位都靠著山,故而得名“五面山”,故名。…[詳細] |
黑湖溝村 | ~226 | 村莊 | 明朝末年,湖廣填四川,李家先祖李成林率家族來此地,在樹林中發現一房屋,李家族人剛準備進屋探索時,突然樹林中跑出一只黑虎,由此得名黑虎溝,后因書寫錯誤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多為種植槐花樹,故名。
基本介紹:
2019年,撤銷槐花鄉、板橋鄉和新勝鄉,設立槐花鎮,以原槐花鄉、原板橋鄉和原新勝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槐花鎮的行政區域,槐花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街5號。
槐花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18公里,全鄉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11924人,耕地面積11064畝,其中田4687畝,幅員面積24.6平方公里。全鄉有通鄉水泥路3條12公里,通村公路9條48.3公里,小二型水庫1座蓄水10.4萬方,石河堰7座,山平塘46口。
我鄉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油菜、海椒、小麥、棉花、高粱、大豆、花生、紅苕、果蔬、生豬、山羊、雞、鴨、鵝、兔及禽蛋等。海椒種植是槐花一大特
歷史沿革:
清同治年間,設團保處。
民國,設槐花鄉;1958年,鄉改公社為槐花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為槐花鄉;2019年8月,撤銷槐花鄉、板橋鄉和新勝鄉,設立槐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