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窩子社區 | 隸屬:通濟鎮 |
區劃代碼:510182106004 | 代碼前6位:51018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川A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193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轄區面積:約8.2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指此處的地形為“湔水兩側,山爪本相抱合,構成一山間盆地,曾潴成湖海,后穿泄成陸”,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海窩子社區確定為第四批四川省綠色社區。
2021年1月,海窩子社區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村(社區)名單。
基本介紹:
海窩子社區位于通濟鎮梯云西巷18號,幅員面積8.2平方公里,距通濟鎮政府駐地7.4公里,地域遼闊,景色優美。社區現有居民2836戶,7249人(其中涉農1283戶,3745人),轄61個居民小組,在冊黨員179名,議事會144人,總耕地面積2740畝,林地面積6937畝。其中,殘疾人204人,低保67戶,特困11人,退役軍人229人,其中優撫49人,是一個人口密度較大、社區民意較為復雜的涉農社區。海窩子社區以發展旅游和民宿為主,種植和養殖業為輔。2010年成立了海窩子魚鳧劇社,2011年8月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16年開始打造獅子山戶外登山道,2017年成立“海窩子戲
歷史沿革:
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收錄“海窩子”,當時屬新海公社,《四川省彭縣地名錄》記載“海窩子,集鎮,又名新興場,居民2437人。
古稱瞿上,相傳為柏灌所居。
因處河谷盆地故名。
新興鎮、新海公社駐此”。
2005年,梯云街、瞿上社區合并,稱海窩子社區。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獅山村、止馬村與海窩子社區合并設立海窩子社區,海窩子社區居委會辦公地址為原海窩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彭府函【2020
周邊相關:
海窩子社區附近有彭州丹景山風景區、寶山旅游景區、白鹿音樂旅游景區、彭州九峰山風景名勝區、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中華蝴蝶生態城等旅游景點,有彭州萵筍、彭州大蒜、九尺板鴨、彭州川芎、桂花陶瓷、滴油水餃等特產,有彭縣肥酒釀造技藝、桂花土陶傳統制作技藝、軍屯鍋魁制作技藝、川劇圍鼓、鬧年鑼鼓、天彭牡丹花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