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雙眼井社區 | 隸屬:草市街街道 |
區劃代碼:510105002003 | 代碼前6位:51010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川A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0031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原雙眼井位于轄區內,社區名借取地名為名,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8月,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確定雙眼井社區為第三批四川省綠色社區。
基本介紹:
雙眼井社區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的故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中心城區的舊城改造完成,我們社區將正在成為一個新型的金融、商業、服務、文化中心。雙眼井社區地處市中心,占地面積0.42平方公里,社區共有大小街道13條,12個物管院落,24個居民院落,寫字樓7個,90棟住房,居民住戶6982戶,共計人口20947人,常住人口14166人,暫住人口6780人,商家店鋪240個,醫院2個,賓館1個,劇院1個,影院1個,銀行3個。社區設立黨委,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05人,建立了居民議事會、監事會,成立了30個居民小組。
雙眼井社區與玉沙路社區、小關廟社區、八寶街社區、寧夏街社區相鄰。
文化旅游:
地點:青羊區草市街街道雙眼井社區灶君廟街56號年代:清核心價值:該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原名華光寺,同治三年(1864)又進行了擴建,大殿內原供奉著華光菩薩,由此得名為華光寺。傳說曾在同治
歷史沿革:
解放后該居委會屬于成都市西城區。
1957年建立居委會,以兩條街為單位建立若干。
在90年度后期,為整合居委會資源,重新建立以社區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命名為東珠社區,1998年社區按照社會轉型發展建設需要,整合編制,積極建設,于2004年8月正式命名為雙眼井社區。
2020年5月25日經青羊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成青府發〔2020〕31號)調整管轄范圍。
周邊相關:
雙眼井社區附近有金沙庵、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旅游景點,有蜀繡、水煮牛肉、一品豆腐湯、青城山茶、玻璃燒麥、四川火鍋等特產,有成都漆藝、四川剪紙、秦川號羊肉湯制作技藝、鄒鰱魚傳統制作技藝、成都剪紙、飛刀花鼓等民俗文化。
區劃: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草市街街道·雙眼井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