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貴福鎮 | 隸屬:渠縣 |
區劃代碼:511725107 | 代碼前6位:51172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200 |
轄區面積:約2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貴福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此社區駐地位于貴福場鎮,社區名遂借鎮名為名![詳細] |
黃泥社區 | ~002 | 村莊 | 此社區位于原黃泥鄉政府駐地,社區遂借取鄉名為名。…[詳細] |
八臺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原稱八臺大隊,村改社區后稱八臺社區。八臺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千佛社區 | ~004 | 村莊 | 意境內千佛寺。千佛社區居民委員會。2004年由千佛街道合并新成立千佛社區,2019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將千佛鄉和貴福鎮合并為貴福鎮,2020年鄉鎮村…[詳細] |
柏水社區 | ~007 | 村莊 | 此地境內有大柏林坡,辦公駐地臨水,社區遂取柏水為名![詳細] |
翰林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曾出了一個翰林學士,村名遂取翰林為名![詳細] |
花石村 | ~202 | 村莊 | 此地境內有一個花石盤,村名遂借取花石為名![詳細] |
金埡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此地境內壩田曾發現金子,村名遂取金埡為名![詳細] |
團結村 | ~204 | 村莊 |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村名遂取團結為名![詳細] |
文樂村 | ~205 | 村莊 | 此村駐地位于原文樂大隊,村名遂借取此名為名![詳細] |
精華村 | ~206 | 村莊 | 寓意美麗而有光彩之意。解放前屬于貴福鄉,1956年入大興鄉第5鄉,1958年公社為7管理區,1961年改為新華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經渠府辦〔19…[詳細] |
園井村 | ~208 | 村莊 | 此村境內有圓井灣,村名遂借取此名為名。解放前屬于貴福鄉第6保,1950年建政為白衣村,1958年公社為2管理區,1961年改為2大隊,1981年地名普…[詳細] |
新店村 | ~209 | 村莊 | 此村境內有新店子,村名遂借取新店為名。解放前屬于貴福鄉第7保,1950年建政為新店村,1958年公社為4管理區,1961年改為4大隊,1981年地名普…[詳細] |
印盒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此村境內有印盒石,村名遂借取此名為名。解放前屬于貴福鄉第7保,1950年建政為新店村,1953年入黃泥鄉,1958年公社為5管理區,1961年改為5大…[詳細] |
登梁村 | ~211 | 村莊 | 意指此地地勢較高一級,由登梁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碾坪村 | ~212 | 村莊 | 此村境內有碾子坪,村名遂取碾平為名。解放前屬貴福鄉7保,1953年劃屬柏林鄉,1958年成立柏林人民公社為3管理區,1961年改為5大隊,1981年地…[詳細] |
地名由來:
貴福鎮因境內有貴福寺而得名。
基本介紹:
渠縣轄鄉。1950年置貴福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2.5公里。面積29平方公里,人口1.7萬。渠(縣)達(川)公路過境。轄八臺、四埡、龍骨、檬埡、新安、金埡、石橋、店椏、文樂、東山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食品、釀酒、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產青麻、油洞、柑橘。養殖業以蠶、生豬、牛、家禽、淡水魚為主。
文化旅游:
渠縣文昌宮位于渠縣貴福鎮寺埡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0年10月,被公布為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太袓洪武元年(1368年),設貴福驛,屬上五里。
清順治六年(1649年),開市設場。
民國二年(1913年),改名桂馥,設鄉,屬上北路,后屬渠縣第六區、第八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鄉改鎮。
1950年,鎮改鄉,屬渠縣第五區。
1953年,改名貴福,屬貴福區。
1958年,鄉改公社。
1967年,更名紅東公社。
1977年,復名貴福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2004年,鄉改鎮,為縣直轄。
2019年1
區劃:四川省·達州市·渠縣·貴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