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靜邊鎮 | 隸屬:渠縣 |
區劃代碼:511725109 | 代碼前6位:51172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200 |
轄區面積:約1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靜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靜邊”指靜邊鎮的核心地理位置。2002年由靜邊街道成立為靜邊社區,2020年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將沙嘴村和靜邊社區合并為靜邊社區,現位于靜邊鎮,沿用…[詳細] |
盤龍社區 | ~002 | 村莊 | “盤龍”指傳統寓意紋樣,樣式為盤曲的龍,龍紋的一種。…[詳細] |
花龍社區 | ~003 | 村莊 | 因境內有桂花樹,且靠近花龍山,為保存原花龍鄉歷史,紀念得名。…[詳細] |
白兔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白兔”指白兔集市。1950年建政為白兔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沖鋒管理區,1961年改為沖鋒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經渠府辦〔1982〕2號文…[詳細] |
鶴林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鶴林”指白鶴居住的樹林。2004年將原檀木村4、7組,柳埡村9、11組和鶴林街道居委會合并成立鶴林社區,隸屬鶴林鄉,2019年12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詳細] |
白山社區 | ~006 | 村莊 | 1948年川北地下黨組織在白山村成立地下黨特別支部,社區遂借取白山為名。…[詳細] |
陽山村 | ~201 | 村莊 | 因村駐地在西陽山得名。解放前系靜邊鄉12保,1949年10月為檀木村,1953年劃屬麻柳鄉,1958年成立麻柳人民公社為東升管理區,1961年改為東升…[詳細] |
愛國村 | ~202 | 村莊 | 曾名愛國管理區,以此村名取愛國之意。由愛國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金星村 | ~203 | 村莊 | 曾名金星管理區,現沿用其名,取“星光璀璨”之意,故名。…[詳細] |
五愛村 | ~204 | 村莊 | 以此名鼓舞人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故名。…[詳細] |
白鶴村 | ~205 | 村莊 | 因原有此地有白鶴在此棲身得名。由白鶴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春光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沿用曾命名的春光管理區,由春光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峰坪村 | ~207 | 村莊 | 以境內旋風坪得名。由峰坪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群康村 | ~208 | 村莊 | 1961年曾名群康管理區,取“集體、大家一起走向健康富有的生活”之意。…[詳細] |
紅花村 | ~209 | 村莊 | 大躍進時,為了代表“先進,優秀”用“紅花”表示,此名表現了群眾創新爭優的決心也寄托了當地群眾希望擁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詳細] |
龍山村 | ~210 | 村莊 | 因附近有一花龍山,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內峰巒起伏得名。…[詳細] |
白泥村 | ~211 | 村莊 | 白泥嶺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此名為名。…[詳細] |
山坡村 | ~212 | 村莊 | 因境內有大山得名。解放前屬于靜邊鎮第7保,1953年劃屬花龍新鄉,1958年成立花龍人民公社為新民管理區,1961年改為新民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詳細] |
膏泥村 | ~213 | 村莊 | 1961年曾為高泥管理區,因境內有“高泥灘”今沿用其名,改“高”為“膏”得名。…[詳細] |
寺巖村 | ~214 | 村莊 | 根據大隊駐地寺巖口得名。解放前屬于白兔鄉第1、4兩保,1950年建政為白兔村,1958年成立白兔人民公社為9管理區,1961年改為紅光大隊,1981年…[詳細] |
新橋村 | ~215 | 村莊 | 偽軍閥楊森駐地渠縣時在此修路一橋,名為楊家橋,解放后更名為新橋,故名。…[詳細] |
高山村 | ~216 | 村莊 | 因其境內山嶺重疊得名,由高山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詳細] |
地名由來:
靜邊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靜邊寺而得名。
基本介紹:
渠縣轄鄉。1918年設場,1950年置靜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流江河兩岸,距縣城23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6萬。鄉村公路與營(山)渠(縣)公路相連。流江河通航。轄沙咀、黎村、愛國、石坪、金星、琵琶、五愛、永樂、春光、官渡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酒、草編、建材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產青麻、花生。養殖業以牛、生豬、蠶、家禽、淡水魚為主。
歷史沿革:
明初在此建場,屬上五里。
清宣統三年(1911年),設靖邊鄉,屬下北路。
民國屬渠縣第七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鄉改鎮。
1950年,更名靜邊,鎮改鄉,屬渠縣第七區。
1953年,屬靜邊區。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2004年,鄉改鎮,為縣直轄。
2019年12月18日,將原青絲鄉白鶴村、原白兔鄉和原鶴林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靜邊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