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牟鎮 | 隸屬:榮縣 |
區劃代碼:510321121 | 代碼前6位:5103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C |
長途區號:0813 | 郵政編碼:643100 |
轄區面積:約55.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來牟鋪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來牟鋪社區位于榮縣西部,距縣城33公里,屬來牟鎮腹地,G348國道穿境而過。社區成立黨支部一個,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72名,來牟鋪社區區域面積1.2平…[詳細] |
踏紫山社區 | ~003 | 特殊區域 | 踏紫山社區所轄幅員面積0.35平方公里,現有2個居民小組,全社區總戶數235戶,人口470余人,黨員人數17人。2021年人均收入2.14萬元,社區辦…[詳細] |
枷檔灣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枷檔灣村位于榮縣西北路,是自貢市西大門,毗鄰樂山市井研縣竹園鎮,G348國道穿境而過,與樂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竹園鋪戰斗烈士陵園’僅一水之隔,距離縣…[詳細] |
來牟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來牟村位于榮縣西部邊緣,來牟鎮腹地,由原來牟村、皂角村、大卷樹村合并而成,距縣城36km,G348國道、S210省道穿境而過。全村屬淺丘地帶,幅員面積…[詳細] |
一洞橋村 | ~220 | 村莊 | 一洞橋村,位于榮縣西北方向,毗鄰樂山市竹園鎮,距來牟鎮3公里(系原一洞橋村、劉家壩村和爛泥橋村5組合并而成),東、北與觀山鎮相連,來雙路橫穿全境。屬淺…[詳細] |
踏紫村 | ~223 | 村莊 | 踏紫村位于榮縣西部(系原來牟鎮踏紫村和原來牟鎮周家壩村合并而成),距榮縣縣城34公里,距政府駐地2公里,毗鄰涼風村、鴿子村、新寺村、來牟村,與樂山市竹…[詳細] |
新寺村 | ~224 | 村莊 | 新寺村位于來牟鎮西南方向,幅員面積9.2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652戶1926人,黨員65名(預備黨員1名),4個黨小組,成立自貢市首…[詳細] |
鴿子村 | ~225 | 村莊 | 鴿子村位于榮縣西部(系原來牟鎮鴿子村和原來牟鎮四合村合并而成),距榮縣縣城34公里,距政府駐地8公里,毗鄰涼風村、新寺村、踏紫村,樂自高速公路和長留公…[詳細] |
涼風村 | ~226 | 村莊 | 涼風村位于來牟鎮東南角(系原來牟鎮涼風村與來牟鎮孫家村合并而成),距榮縣縣城33公里,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東與長山鎮相鄰,南與本鎮鴿子村相鄰,西與本鎮…[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康熙年間設鋪遞。清乾隆中為祀牟子才兄弟因災荒來清流鄉施舍麥種救鄉民做出的特殊貢獻,將清流鄉更為來牟鋪,延續至今。
基本介紹:
來牟鎮位于榮縣西大門,地處自貢市與樂山市交界處,東鄰觀山鎮,南界長山鎮,西連井研縣,北接觀山鎮,距榮縣縣城37公里,樂自高速、348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總面積55.72平方公里,2020年村建制調整后,轄7村2居12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6萬,屬淺丘地帶,平均海拔500米。全鎮目前有大小工業企業48家,規上企業15家,其中年產30萬噸食用鹽生產企業一個,“鹽都”自貢70﹪的鹽鹵產自來牟,優質茶園4萬余畝,茶葉加工企業25家,素有“川南茶葉之鄉”美譽,制陶企業2家,優質水果種植基地5000余畝。先后獲得國家級衛生鄉鎮、一村一品示范鎮、自貢市鄉村振興先進鎮、自貢市返鄉創業鄉鎮、榮縣鄉村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來牟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認定來牟鎮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牟芽青茶葉)。
2015年4月,被命名為2014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黎學貴墓位于榮縣來牟鎮來牟村13組四合水,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榮縣玉泉寺位于榮縣來牟鎮新寺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建筑。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南齊中興元年(501年)設南安郡,來牟鎮為南安郡、縣治。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屬咨官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更名資官縣,屬榮州。
清乾隆中期改為來牟鄉,清末屬牟鋪保。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來牟鋪第三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來牟鄉公所。
1951年,分為新模、永正、來牟3鄉。
1958年,來牟鄉改公社。
1984年,來牟公社改鄉。
1995年,新模、永正、來牟3鄉合并為來牟鄉。
同年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