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明星鎮 | 隸屬:射洪市 |
區劃代碼:510922113 | 代碼前6位:51092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J |
長途區號:0825 | 郵政編碼:629000 |
人口數量:約1.64萬人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境內龍洞河上在六十年代建了一座石拱橋,石橋的形狀似龍。…[詳細] |
龍鳳社區 | ~002 | 村莊 | 據傳,須子王訪賢,路過此地,發現巖上有一條石龍,石龍右邊有一個煤洞,取名龍洞子。龍洞子有個響潭,據老輩講,在夜深人靜時,十幾千米外都能聽見水流的聲音,…[詳細] |
大覺寺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轄區內大覺寺遠近聞名。1985年恢復鄉建制為大明鄉大覺寺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撤鄉并鎮,大明鄉并入明星鎮為明星鎮大覺寺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五通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座梧桐山,山上有顆梧桐樹,取諧音為“五通”,取五路通達之意。…[詳細] |
大明村 | ~202 | 村莊 | 寓義此地可以大放光明,故名。1950年屬射洪縣第九區大明鄉;1957年屬太乙區大明鄉;1958年屬太乙區大明公社;1992年實行撤區并鄉建鎮,大明鄉并…[詳細] |
葛家井村 | ~204 | 村莊 | 境內葛姓人多且在此打了一口鹽井,故名。1950年屬射洪縣九區大明鄉;1957年屬太乙區大明鄉;1958年屬太乙區大明公社;1985年屬太乙區大明鄉;1…[詳細] |
八角井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口八角井,故名。1950年屬射洪縣九區大明鄉;1957年屬太乙區大明鄉;1958年屬太乙區大明公社;1985年屬太乙區大明鄉;1992年實行…[詳細] |
文峰山村 | ~213 | 村莊 | 文峰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水井村 | ~215 | 村莊 | 境內自古以來有一口井,水源好、水質優、從不干涸。…[詳細] |
龍膽村 | ~216 | 村莊 | 相傳,很久以前境內有一塊大石頭,形狀像龍,從石頭底下流出的溪水呈膽汁顏色,故名。…[詳細] |
龍潭村 | ~218 | 村莊 | 境內有一條較長的大峽谷,在明朝洪武年間,峽谷中有一條河流叫“玫溪河”,“玫溪河”中有一個神秘幽深的碧潭,再長的繩子或竹竿都測不到底。無論天多么干旱,潭…[詳細] |
三岔溪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境內有三條小溪交匯于此,故名。1951年屬射洪縣第九區明星鄉;1957年屬太乙區明星鄉;1958年屬明星公社;1985年屬明星鄉;1992年實行撤區并…[詳細] |
雷電村 | ~222 | 村莊 | 解放初期老地名叫雷電埡,在1953年7月的一次暴雨災害中,雷電將張家灣的三根大柏樹打斷,后來人們稱為雷打彎,故名。…[詳細] |
潘家溝村 | ~223 | 村莊 | 潘家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1951年增設鄉建制時,因鄉界西鄰大明鄉,東接紅星鄉,各取相鄰鄉名中一字命名“明星鄉”得名。
基本介紹: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明星鎮
經濟發展
截止2008年底,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2.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80元,比去年凈增800元;
明星鎮黨委政府一直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先導,堅持調整產業結構,助農增收。在大明村8社建立了優質抗蟲棉基地100畝試點現場,全鎮栽植優質抗蟲棉3000畝。在雷電村建立瓜蔞基地500畝,并對10戶瓜蔞示范種植戶進行了表彰授牌;在大明村、高屋基村建立杜仲藥材、油桐燃料基地2800畝。在大明村、龍膽村、天馬山村、黎家灣村建設畜禽基地,規劃發展了養殖大戶4戶。在葛家井村建立了蔬菜基地,種植優質蔬菜300畝。
明星鎮人
榮譽排行:
2019年3月,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名單出爐,明星鎮榜上有名。
2014年3月,被命名為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龍洞子摩崖石刻(原名:龍洞子石刻)年代:清 類別: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縣明星鎮龍潭村簡介:龍洞子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明星鎮龍潭村6組村東300米,西距村委會80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屬郪縣地域,南宋歸屬長江縣管轄,元朝并入射洪縣。
1940年、1941年屬三區二教鄉、大明鄉管轄。
1951年,設明星鄉。
1958年,改為明星公社。
1984年,恢復為明星鄉。
1992年,由原明星、大明兩鄉合并組建明星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