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洋溪鎮 | 隸屬:射洪市 |
區劃代碼:510922111 | 代碼前6位:51092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J |
長途區號:0825 | 郵政編碼:629000 |
轄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楞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楞嚴指楞嚴會,為佛教禪林古法,此處有“楞嚴山道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射洪旅游勝地,故名。…[詳細] |
黃滸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兩千年前,劉秀入川沈水之戰,一黃姓將軍帶兵駐扎,在井壩街一山上,該將軍把該山取名為黃滸寨,村以寨名。…[詳細] |
東山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唐時即已有東山,杜甫曾在此陪王侍御宴飲,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楊桃溪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楊桃溪村:由原書院、涪江、天橋等3村合并而來。…[詳細] |
黃村壩村 | ~203 | 鎮中心區 | 黃村壩村:由原天井沱、白馬嘴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雙檬村 | ~204 | 村莊 | 雙檬村:由原雙廟、檬子壩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新溪壩村 | ~211 | 村莊 | 新溪壩村:由原銅鼓山、羅家壩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白流寺村 | ~211 | 村莊 | 村內有一白流寺,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1984年恢復鄉建制,為滸溪鄉白流寺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撤鄉并鎮由原滸溪、古佛、互助、新溪4鄉合并為洋溪鎮白流…[詳細] |
觀音橋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觀音橋村:由原劉氏祠、蘇家溝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互助村 | ~212 | 村莊 | 據查,互助村于新中國成立后取的村名,當時召集了本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商議村名。老者們希望本村人在以后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相互理解,于是取名互助村。…[詳細] |
桃花山村 | ~214 | 村莊 | 桃花山村:由原武顯巖、蒲家浩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水洲壩村 | ~217 | 村莊 | 因該村境內修建有壩基而得名,故名。1950年屬射洪縣柳樹區;1953年劃歸新溪鄉公管所;1956年屬滸溪鄉東山高級農業合作社管轄,該村由豐勝合作社和百…[詳細] |
古佛寺村 | ~219 | 村莊 | 古佛寺村:由原石馬、三房、金匣、天河等4村合并而來。…[詳細] |
玉豐村 | ~221 | 村莊 | 據查,解放前此處有一座古廟叫玉豐寺,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詳細] |
石橋村 | ~223 | 村莊 | 以前有條河流將該處包圍,遂建一石橋,取名石橋溝,村以溝名。…[詳細] |
岱欽橋村 | ~228 | 村莊 | 相傳有一位欽差大臣路過此地,無法過河,便命令地方官修建了一座石橋,取名岱欽橋,1955年重建為鋼筋水泥橋,仍以岱飲橋命名,村借取橋名為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地處一關隘處,一條小溪流經此地,因地形原因,舊時周邊眾多居民都到此地淘米,清康熙時在此置場,取名洋淘溪場,嘉慶時置關隘,簡化為“洋溪鎮關隘”,后沿用“洋溪”名。
基本介紹:
洋溪鎮位于遂寧市射洪縣城東岸,距縣城14公里,全鎮轄14行政村2個社區,153個農業合作社,幅員面積約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219畝,總人口5.2萬,農業總戶數13323戶。近年來,成功引進盈益、富麗、宏盛、鑫泰、金馬等工、農業企業入住,目前規模以上企業已達4家。上半年全鎮實現工商稅收收入179.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73萬元,實現人均純收入2264元。
歷史遺跡
中國西部古代史的重要組成。洋溪自建鎮至今已有千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是射洪三大古鎮之一。隨著時光推移,這樣的古鎮只會越來越少。因此,洋溪古鎮的歷史文化不僅具有悠久性、深厚性而且具有稀缺性,其歷史文化價值更顯彌足珍貴,對
文化旅游:
楞嚴閣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觀和旅游勝地,位于四川射洪縣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鎮街后龍背山頭。據清朝光緒年間撰修的《射洪縣志》記載:“明萬歷年間建后山楞嚴閣”。清朝康熙年間始由惠清太和陳清覺來洋溪開山。
白流寺,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洋溪鎮涪江河畔的玉川山上,與蓬溪縣天福鎮接壤,距縣城約18公里。為遂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村民及原寺金學煥言傳,白流寺原名廣福寺,為唐代勤安和尚所建,后遷至玉
黃家巖崖墓群位于射洪縣洋溪鎮銅鼓山村3組,年代為漢。為射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M5為中心,東、西500米,南、北50米。
向家巖崖墓群位于射洪縣洋溪鎮東山村4組,年代為漢。為射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M7為中心,東、西50米,南、北600米。
射洪東山書院位于射洪縣洋溪鎮小學內,年代為清。為射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南、北之圍墻外1米。
歷史沿革:
清初屬務本鄉三甲,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洋溪鎮。
1940年,設洋溪鎮。
1950年,成立洋溪鄉人民政府。
1958年,改為滸溪公社。
1984年,改為滸溪鄉。
1985年,改為洋溪鎮。
1992年,由原滸溪、古佛、互助、新溪4鄉合并組建洋溪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