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麻石鎮 | 隸屬:通江縣 |
區劃代碼:511921105 | 代碼前6位:5119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Y |
長途區號:0827 | 郵政編碼:636700 |
轄區面積:約3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禹王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此處有一供奉禹王的廟,社區以此名。2007年以前為麻石街道居委會,2007年為麻石鎮禹王宮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高石梯村 | ~202 | 鎮中心區 | “高石梯”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以此為名。…[詳細] |
瓦尖山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此處有一山尖似瓦形狀,故名。1958-1983年為麻石公社先鋒大隊。1983-1989年屬麻石先鋒大隊,1989年至今為麻石鎮瓦尖山村,2020年5月…[詳細] |
雙柏樹村 | ~204 | 村莊 | 此地有一古老的雙叉柏樹,故名。1976年為麻石區雙柏樹大隊,1984年為麻石區雙柏樹村,2005年更名為麻石鎮雙柏樹村,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將…[詳細] |
土頂子村 | ~206 | 村莊 | 境內有一圓形山包的土頂子,故名。1952年-1966年為麻石公社樂園大隊,1966年-1978年屬麻石鄉前衛大隊,1978年-1989年屬麻石鄉土頂子…[詳細] |
長清村 | ~209 | 鎮中心區 | 取其長河壩村和清水村的首字,故名。1961年為麻石區麻石鄉團結大對、1992年為麻石鎮長河壩村,2020年5月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將麻石鎮簸箕…[詳細] |
云曇村 | ~210 | 鄉中心區 | 因當地有一洞,洞壁中塑有佛像數樽,洞前樹木茂盛,常年云霧繚繞,故名![詳細] |
蒲家坪村 | ~211 | 村莊 | 此處地形平整,當地蒲姓居民較多,故名。1950年為云曇鄉命名(蒲家坪村,二村。1966年為光榮公社革命委員會,蒲家坪村取名為雙紅大隊。1978年為云曇…[詳細] |
印頂寨村 | ~212 | 村莊 | 此地有一山寨形似一枚古印,村以寨名。解放前是麻石的第五保,解放后是麻石鄉的第九村,1953年為土改結束劃鄉建鎮為印頂寨鄉第五村,1955年撤銷又屬麻石…[詳細] |
馬三埡村 | ~213 | 鄉中心區 | 此地有三個埡口,多生馬桑樹,并相傳早年在此訓的戰馬能跳三個埡口,故名![詳細] |
紅梁村 | ~214 | 村莊 | 因該村位于原虎臺溪村大梁山和原黑巖坪村紅石巖,原兩村合并后而得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元未明初興場,因場上有幾塊形如蟾蜍的癩子石頭,故得名麻石。
基本介紹:
通江縣轄鎮。民國置麻石鄉,1958年改公社,1989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29公里。面積37.3平方公里,人口1.1萬。通(江)達(川)公路過境。轄黃梁坎、高石梯、瓦尖山、雙柏樹、金崗寺、土頂子、簸箕石、長河壩、亂石子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以運輸、加工、建筑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境內有紅四方面軍高級將領曠繼勛烈士墓。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麻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3月,被命名為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1932年底,川陜省蘇維埃置麻石區。
民國29年(1940年)置麻石鄉。
1952年置區,旋廢,1963年復置。
為麻石區公所、鄉人民政府駐地。
1989年建鎮。
2001年撤區委、區公所建工委、辦事處,2004年底撤工委、辦事處。
2005年鄉鎮撤并時原麻石鎮行政區劃未變。
現鎮政府駐原工委、辦事處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