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諾水河鎮 | 隸屬:通江縣 |
區劃代碼:511921113 | 代碼前6位:5119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Y |
長途區號:0827 | 郵政編碼:636700 |
轄區面積:約308.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平溪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該村諾水奔瀉至此趨于平緩,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成壩,故名。…[詳細] |
玉皇壩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壩上早年有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故名。…[詳細] |
唐二坪村 | ~201 | 村莊 | 因該村早年唐姓二子分居此坪,故名。1950年為平溪唐二坪大隊,1958為平溪人民公社唐二坪大隊,1964年為平溪公社唐二坪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唐二…[詳細] |
金家壩村 | ~202 | 村莊 | 該村壩上金姓人家居多,故名。1950年為樓子公社金家壩大隊,1958為樓子人民公社金家壩大隊,1964年為樓子公社金家壩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金家壩…[詳細] |
魯壩村 | ~204 | 村莊 | 該村壩上魯姓人士居多,故名。1950年為平溪魯壩大隊,1958為平溪人民公社魯壩大隊,1964年為平溪公社魯壩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魯壩村,2005…[詳細] |
鴛鴦坪村 | ~209 | 村莊 | 該村相傳早年在平壩上造田時挖出一對石鴛鴦,故名。…[詳細] |
聶家壩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壩上聶姓人士居多,故名。1950年為平溪公社聶家壩大隊,1958為平溪人民公社聶家壩大隊,1964年為平溪公社聶家壩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聶家壩…[詳細] |
碧山村 | ~212 | 村莊 | 該村境內有一風景秀麗的碧山,故名。1950年為平溪碧山大隊,1958為平溪人民公社碧山大隊,1964年為平溪公社碧山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碧山村,2…[詳細] |
瓦石灘村 | ~214 | 村莊 | 原村中一石梁上長滿馬蹄印,石梁嵌于河中,致使河水分流,形成長灘,故名為“馬蹄灘”,又名“瓦石灘”,故名。…[詳細] |
金溪河村 | ~215 | 村莊 | 該村相傳早年一農夫曾在此溪中拾到金子,故名。…[詳細] |
清潭壩村 | ~217 | 村莊 | 該村壩前有一清澈不見底的水潭,故名。1950年為平溪清潭壩大隊,1958為平溪人民公社清潭壩大隊,1964年為平溪清潭壩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清潭壩…[詳細] |
白山村 | ~219 | 村莊 | 該村山上的巖石呈白色,故名。1950年為臨江公社白山大隊,1958為臨江人民公社白山大隊,1964年為臨江公社白山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白山村,20…[詳細] |
天井壩村 | ~221 | 村莊 | 該村早年有石壩天井大院,故名。1950年為臨江公社天井壩大隊,1958為臨江人民公社天井壩大隊,1964年為臨江公社天井壩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天井…[詳細] |
碗廠溝村 | ~222 | 村莊 | 該村境內一山溝中曾辦過碗廠,故名。1950年為臨江社區碗廠溝大隊,1958為臨江人民公社碗廠溝大隊,1964年為臨江社區碗廠溝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詳細] |
小騾馬村 | ~223 | 村莊 | 該村地形窄小形似騾馬,故名。1950年為臨江公社小騾馬大隊,1958為臨江人民公社小騾馬大隊,1964年為臨江公社小騾馬大隊,1984年為平溪鎮小騾馬…[詳細] |
潮水村 | ~224 | 村莊 | 轄區內一景觀“三潮水”,一天潮三次,故名。…[詳細] |
金雞寺村 | ~225 | 村莊 | 地貌絕佳,遠看形似一只雄雞。唐朝武則天時期,大興寺廟。廣元、漢中兩位風水大師探測風水寶地,漢中大師先到一步,在此地埋了一顆銅錢,后來廣元大師過來又插了…[詳細] |
臨江村 | ~226 | 村莊 | 因轄區三面環水,一面環山,形成江域,故名。…[詳細] |
鐵廠河村 | ~227 | 鄉中心區 | 1958年在此地開辦過煉鐵廠,開辦過煉鐵廠(已遺址損毀),故名。…[詳細] |
官田壩村 | ~228 | 村莊 | 該村的田壩早年原屬通江、南江兩縣共轄,故名。…[詳細] |
海洋坪村 | ~229 | 村莊 | 該村有一坪壩早年森林茂密,常有云霧籠罩,猶如汪洋大海,故名。…[詳細] |
窯坡里村 | ~230 | 村莊 | 該村坡上早年打過燒木炭的窯,故名。民國時屬平溪鄉四保,1951年為新潮鄉六村,1954年為鐵廠鄉六村,1958年為鐵廠人民公社六大隊,1984年更名為…[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諾水至此趨于平緩,帶來大量泥沙淤積成壩,故名。
基本介紹:
諾水河鎮位于通江縣北部,距縣城公里居東經107°27″,北緯32°16″——32°33″,東與空山鄉、沙坪鄉,南與板橋,西與鐵廠鄉,北與南江縣灰灘鄉、陜西省鄭縣接界,鎮人民政府駐地平溪壩,轄24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124個村民小組,共有戶,總人口21114人,其中農業人口18000人。幅員面積308.3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1713畝其中田5264畝,地6449畝;海拔510米—1560米,森林覆蓋率為57%。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平均氣溫11℃—16℃,無霜期230—280天。經濟以農業和旅游為主,主產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殖豬、牛、羊、雞為主,年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諾水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7月,諾水河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諾水河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巴山民俗文化博覽館位于通江縣北部,距縣城71.8公里,距巴中市117公里,距陜西漢中188.7公里。距川陜渝三大中心城市成都、西安、重慶分別為467公里、407.1公里、415公里。場館介紹
閻王碥棧道位于通江縣諾水河鎮玉皇壩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遺址。閻王碥棧道為巴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存古道中部石壁空龕為中心,上下游順古道各延伸500米,前臨河、后靠山為保護范圍